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宿松县
宿松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到下仓镇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
来源:虞太文 2024-04-28 15:25:05 责编:李晓磊 许梦源 王逸群

微信图片_20240424175314

4月17日,宿松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到下仓镇泊湖抗日根据地进行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安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鲁德,新四军老战士林维先(开国中将)之子林毅大校受邀参加。

 新研会一行首先到九成村王家墩。王家墩地区是宿松与望江、太湖、江西彭泽沟通联络的门户,这里四周皆水,水道如网,出入方便。水路直通长江水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王家墩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了周静轩、严有富、刘宗超,孙冠英、郑重、詹大金、王梦槐、王相亚、王象盈、王安仁等一批新四军及革命仁人志士,在宿松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革命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在中共赣北特委机关旧址,讲解员王龄昌向新研会一行详细介绍了泊湖及九成村王家墩的红色革命历史以及王安仁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大家重拾枪林弹雨中血与火的记忆,真切感受新四军战士们在艰苦岁月中的顽强意志与不屈品格。鲁德表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弘扬好,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大家也纷纷表示:“一定要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时刻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王家墩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王家墩及周边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都有着光荣革命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九成就建有中共许岭特支九成直属小组、湖区赤卫队、农、渔民协会等党、政、军、群组织,在这里开展革命斗争,进行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依托九成坂王家墩优越的地理、战略位置及九成地区扎实的群众基础和高尚的群众觉悟,在此开辟湖区抗日革命根据地,领导和组织宿松湖区人民参加抗日战争。

1940年3月,新四军军部在太(湖)宿(松)望(江)湖区成立长江游击纵队,驻九成毕家岭。商群为大队长,丁忠恩为副大队长,周静轩为政委,米济群为副政委。宿松湖区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在斗争中正式形成。

长江游击纵队成立后,积极开展武装斗争。1940年农历四五月间,日军联合日伪建国军出动300余人,分兵三路包抄游击队驻地毕家岭。新四军在毕岭战斗中,通过激烈战斗,打退了兵力十倍于己的敌人,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上大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年9月下旬,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新四军5师前身)鄂东独立团张体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省长、省委常务书记、代理第一书记)派曾少怀、桂平率58人的武装来宿松湖区,协助詹大金整顿组织、发展抗日武装。

 1941年4月,按照张体学指示,原长江游击纵队和詹大金的人民自卫队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独立第5营,营长曾少怀,政委桂平,后张体学又派詹仲文任参谋长。全营3个连,每连100余人。独立第5营在湖区根据地英勇作战,取得了不少战绩。1944年2月,中共边江工作委员会在彭泽成立,郑重任书记。随之,边江工委下属中共宿彭工委在宿松湖区江边成立。中共宿彭工委辖五大棚、王营、彭泽辰字号3个区委。宿松湖区两个区委共有党员70余人。自此,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由王家墩、乌龟墩一带,转移到了原边江乡的五大棚一带。在中共宿彭工委领导下,宿望湖区人民,开展了各项抗日活动。

 1945年2月,郑重率挺进18团70余人,从江南来到宿松湖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3月17日,往王家墩攻打梁金奎顽匪,但已被梁匪得到了消息,作好了战斗准备。在激战中,郑重头部负伤,光荣牺牲。郑重牺牲后,第5师即派吴光治前来宿彭地区,继任中共边江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挺进18团政委,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的旗帜始终在宿松湖区高高飘扬。

 随后新研会一行到新四军长江游击纵队毕岭战斗遗址及机枪班班长严有富烈士墓地,听取了村干部对毕岭战斗的介绍和严有富烈士的英雄事迹,向严有富烈士墓敬献了花圈,并举行了庄严的敬礼仪式。

 新四军的浴血奋战史就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历史,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铁军精神,闪耀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光芒。在烈士墓前,大家感慨颇深,革命将士为国捐躯,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在新的时代,要传承和弘扬新四军精神,永葆昂扬的革命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打造和美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虞太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