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幸福事”
来源: 余海波 2024-05-06 16:46:01 责编: 余红霞

   在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里有一条自西向东百米长两米宽的小巷,巷子两侧为光滑的水泥墙,由社区居民、社区干部和人大代表围坐在小巷的两边,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社区的大小事务、群众的急难愁盼,这就是被群众广泛赞誉的小巷议事  会,让居民在家门口解决“家务事”,缔造“幸福”小巷。

   团安村社区管辖的21个小区中13个为老旧小区,结合老旧小区现有场地资源,按照小事沟通,大事商议,遇事就开会的原则,进行“一格一议”,集体研究讨论解决群众的,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搭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平台,也是践行全过程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汇民意、解民忧。

 “这是电池,这是阀门,电池大概用一年就要换了,如果火打不着,就要看看是不是电池没电了。”合肥燃气集团安检员来到淠河路46号省一建公司第一生活小区进行集中检测开通燃气,“用天然气做饭真是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楼上楼下搬罐子了。”随着家中炉具灶迸出一团蓝色火苗,该小区居民赵爱玲家中正式告别使用煤气罐的日子。

   据了解,省一建第三生活区共计11幢楼343户,最早建于1959年,因历史原因,该小区没有燃气主管道,开通燃气主管道建设费用约30万元,每户出户费1600元才能开通,因该小区都是收入低下群体,始终未能开通燃气,用的是液化气灶,安全隐患较大,且上下楼换气非常不方便,群众反映很大。区四届人大代表   在接访选民中了解群众迫切诉求后,多次到省一建公司和合肥燃气集团协调安装事宜,联系社区先后召开20余次“小巷议事会”协商议事,从开始居民对改造方案不满意、征收费用的质疑,到最终表决通过方案,方案的每一个细节的修订都是在“家门口”商量完成,无处不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多方努力,3个月之后,燃气主管道顺利完工,2020年9月,343户家庭全面通气,大家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三十八所恢复楼位于淠河西路,该地块现有的房屋均为1986年所建,共5幢,居民162户,系三十八所征收时淠河路居民组回迁房,由居民组自行管理。该小区内管道因年久失修,道路下沉塌方造成管网堵塞,污水外溢,卫生脏乱差,路灯不够亮,严重影响居民们的正常生活。社区代表工作站站长朱寿林了解情况后,召集区人大代表  下沉小区小巷,召集居民议事,全程参与民主表决、讨论方案,监督施工、收尾验收等阶段,将路面恢复平整,对围墙上路灯及线路整体更换,并对原有管网堵塞部分进行开挖,新布设排污管道50米,需要将主管网接入淠河路的市政管网。通过整体升级改造,提升整体环境,既能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又能实现广大居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保障,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

    杏花商贸城项目位于蜀山区五里墩立交桥西北角,为西一环以西、安徽农业大学园林区以南,占地面积25.34亩,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周边居民小区众多,人流、车流量较大。该项目于1997年2月由新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原郊区杏花村镇通过联营联建方式共同开发建设。该项目于1998年开始陆续交付使用。2002年区划后,该商城产权隶属于庐阳区。因经营不善、管理不到位,环境状况极差,并将该建筑租赁给一家食用油分装厂,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极大,也严重影响临近碧林园小区居民的出行,群众意见颇大,也是社区文明创建的难点。2020年前后,居住在此的“小巷民星、人民调解员孔浪牵头代表周边住户向各部门逐级反映了商贸城周边脏乱差及油厂所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通过协调并经司法程序历经2年将居民反映12年的问题彻底解决。期间,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多次联合城市管理部对油厂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理。2021年,该油厂租赁合同到期,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主动上门找到庐阳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望该单位能按时收回,考虑安全隐患问题不再将其续租。2021年底,食用油分装厂搬迁,后改造成为学生宿舍,一楼的商户也按照社区的要求重新改造装修,并将道路进行修整,还给了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社区管理的淠河路居民组有7间集体房屋,长期被人低价转租,百姓利益损失很大。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发挥“小巷居民监督员”的作用,让居民充分当家做主,不畏惧房屋承租人的威胁,居民代表在社区律师的协助下将所有承租人告上了法庭,历经一年的努力,通过法院执行庭强行收回了属于居民自己的财产。再经蜀山区过招投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使得7间门面房的租金年收入从以前的10万元提升到30万元,大大提高了居民的集体收入。

   据悉,2018年开始,社区流动人口多,经济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突出,遇到的法律问题较多,按小巷议事会居民要求,社区成立了“法律服务社”,设置法律监督员、宣传员、调解员,让依法治巷深入群众,定期在小巷中开展法律情景剧、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将法律知识普及给居民,在提高居民尊法守法的同时,更让居民学会在生活中用法来相互监督,消除信访隐患。先后开展大型普法活动16次、播放宣传片14场次,参与群众3700余人,走入小巷入户宣传670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10000余份。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我们社区来说要健全治理体系,为居民提供家门口更好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小巷议事会平台,讲好社区故事,讲好居民故事,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赢得群众口碑,树立了良好形象,让大家慢慢接受了社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融入到大家庭中来。”团安村社区代表工作站站长朱寿安在“小巷故事汇”宣讲员培训时着重强调。(余海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