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山大地上,一直传颂着大刀饶会龙的动人故事。他那人的胆略,刚强的性格,嫉恶如仇的品质,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人们,使每一个熟悉他的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饶会龙1905年出于霍山多盘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心地善良,为人爽直,成年后,尤爱打抱不平,为当地人民所拥戴。
1928年,霍山大早,1929年又逢春荒,霍山县委决定借此发动全县“五抗”( 抗租、抗佚、抗税、抗债、抗捐)斗争,为了统一各地的斗争步伐和及时传递党组织的有关指示精神,南乡党支部决定派饶会龙担任南乡和县委的地下交通员。
担任地下交通员以来,他常来往于皖西舒家庙、漫水河、燕子河、桃源河、管驾渡等地与各地党组织秘密联系,输送情报信息,工作从未出过差错。1928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刺骨的寒风在不停地刮着,又下起了绵绵的雨雪,风裹着雨,雨夹着雪,无情地吹打着一切。在通往舒家庙的泥泞山间小道上,一个约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人,双手持伞,正吃力地走着,他高高的个子,长方脸、高鼻梁,一身农民打扮,这个人就是饶会龙。这次,他是受南乡区委负责人高维琪的派遣到舒家庙与舒传贤联系汇报南乡工作的。他将信藏在雨伞帽里,一路上凭着过人的胆识,机智、巧妙地通过了关卡,蒙过了盘问,终于安全地把信交给了 县委书记舒传贤。饶会龙在藏信送信方法上,想尽了办法。有一次,他翻山越岭去燕子河送信,装扮成一个收山货的商人,他手上拿根竹竿,在上面打一个洞,将信用油纸包好,塞进洞中,然后封上黄土,挑着竹篮,摇着小鼓,一路走,一路问,终于躲过了道道盘查,顺利地将信送到了燕子河。有时候,他还扮成拾粪人,右肩挎个拾粪篮,左手拿把拾粪把,头戴破草帽,把信用多层笋叶包好,放进粪里,一路走,路拾粪,一点也不被人注意,准确无误地把信送到党组织手中由于会龙的工作出色,常受到党组织的赞赏,同志们则称他为出色的信使,党的好交通员。
西镇、桃源河暴动胜利后,为了给南乡暴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扫除障碍,饶会龙带领赤卫队员,四处侦察大地主、匪首的情况。又将敌情汇报给南区区委负责人胡祥仁、王发德等,以便统一部署,争取暴动成功。
1930年2月初的一个夜晚,饶会龙手持大刀,头裹黑布,在红三十三师的支持下,与朱秀之、沈全洞、饶秀立等带领大化坪、多盘坳等地的农民,抄了大地主黎本泗、黎本汶的家,烧了他们的房子,取得了南乡第一次暴动的胜利,也为南乡各地全面暴动扫清了障碍和创造了条件。
1930年2月29日,农历二月二,土地菩萨寿酒日。刚成立的红三十三师游击到舞旗河一带。大化坪党支部书记程玉清和共产党员江玉林,饶会龙将130多人,47支枪的赤卫队带来配合,活动在舞旗河、芦柴湾一带的共产党员解宗清也立即带领农协会员起而响应。饶会龙手提大刀,身先士卒,带领赤卫队与红军一起迅速攻占了舞旗河镇。饶会龙和几名赤卫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舞旗河自卫团大门,一刀杀死了门卫。随后,红军战士冲了进去,处决了团长黎元炳和反动保长李化俊,缴枪13支,后将大地主黎本泗的儿子黎廷天带到草场河开会斗争后枪毙。起义队伍乘胜进兵大化坪,由南区区委负责人胡祥仁、王发德在和祠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三区苏维埃政府。
饶会龙自担任赤卫队长以来,带领赤卫队员为保卫新生的苏埃政权,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他常年手持缀红穗的闪光大刀,次作战都是冲锋在前,曾参加过攻打箕窝、青枫岭、太阳、餐驾渡、发虎山等战斗,给反动派以有力的打击。
是年冬,受党组织派遣,饶会龙赴上海学习,不久,因皖西战事紧张,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的各项建设正在开展,急需人才,于是饶会龙未结业便返回了家乡,投入了保卫苏区的工作中。为了严惩土匪和反动地主对苏维埃政权的破坏,1931年夏,饶会龙手持大刀,带领数十名赤卫队员,趁夜色隐蔽,突然闯进草场河匪首程仰中家,用刀劈死了这个作恶多端的 土匪首领,得长短枪各一支。从此,大刀饶会龙的名字便传遍了霍山大地。
随着红一军回师皖西的胜利,霍山苏区得到恢复和发展。1931年2月15日被省委确定为安徽红色区域的中心。5月22日,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于在诸佛庵宣告成立。饶会龙继赵小波之后担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饶会龙担任第二届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在国民党反动派多次疯狂围剿的艰苦条件下,饶会龙和县委在一起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人民武装,进行土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和卫生事业,开展文化运动。
饶会龙为人直爽,为了党的事业,披肝沥胆。正当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建设苏区的时候,1931年11月,饶会龙在大肃反运动中,不幸被错误杀害,年仅26岁。(来源:中共霍山县委党史办《霍山党史百人传》, 孙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