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贵池区
贵池:老兵就业有岗位,创业有舞台
来源:孙梦晨 汪新忠 2024-05-20 17:41:27 责编:方欢 喻寒松 王逸群

汪刚

有这样一群人,穿上军装,他们保家卫国、献身国防;脱下军装,他们创业兴业、建设家乡。从军营到社会,华丽转身的背后,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人底色、如磐初心。

近年来,池州市贵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用心用情用力打好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组合拳”,帮助他们实现从军营到地方的“华丽转身”。如今,在贵池这片发展热土上,一个个敢想敢闯的老兵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发光发热,不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老兵力量。

技能培训让退役军人拥有“一技之长”

“刚从部队回来时,有点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2003年入伍,2019年退役,长达16年的军旅生活让老兵汪刚在退役之初一度深深陷入焦虑和迷茫中。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联系到他,不仅告诉他哪里可以参加招聘会,还向他强烈推荐了专为退役军人“定制”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当时想着反正没有什么计划,不如上个课看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汪刚选择了学习多媒体制作课程,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课程不仅学费全免,还帮他找到了一条创业之路。

满满当当的课程让与社会脱节已久的汪刚每天都沉浸在新知识的海洋里,专业的学习使得他对多媒体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一扫曾经的焦虑和担心,慢慢地,一个创业想法浮现在汪刚眼前——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

说干就干,凭借着军人雷厉风行的干练作风,退役第二年,从培训班顺利结业后,汪刚便注册成立了池州致腾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然而,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这家“新手”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军人刻在骨子里的坚韧,让汪刚充满了干事创业的干劲、闯劲、韧劲,他毫无畏惧地迎难而上,跑业务、找渠道、学技能,慢慢摸索其中的“门道”,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拿出实打实的创业补贴更是为他添足了底气。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有了稳定的客源,逐渐步入正轨,汪刚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贵池,像汪刚这样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的老兵不在少数。5年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累计组织622名退役军人参加驾驶、厨师、电子商务、无人机等实用技能和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该局还深入挖掘全区优质企业的岗位资源,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在帮助退役军人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实现“靶向”就业,推动着全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嬗变。

创新创业让退役军人实现“抱团发展”

在贵池,有不少老兵继承部队的优良传统,踏上了创业的崭新路途,书写创业先锋的精彩华章。创业成功后,他们甘于奉献、报效社会,招聘退役军人员工,为其他退役军人就业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诠释老兵的责任与担当。张海,便是其中一位。

张海

初见张海,他坚毅的眼神、笔直的腰杆、谦逊的谈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6年的军旅生涯,让坚韧不拔、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军人品格早已刻入了他的骨子里,凭着这股劲,张海所创办的“童梦军谣”已成为国防教育培训的特色品牌,该企业的员工全部为退役军人。

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张海感慨不已。刚刚离开部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除了一身军事训练知识外,没有一项扎实的就业技能。就在此时,张海敏锐地发现,国防教育这个行业大有前景。“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份薪火精神传递下去,自己在部队所学到的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张海说。

于是,张海和其他四名志同道合的战友一拍即合,于2020年成立了安徽“童梦军谣”品牌,开始探索国防军事教育培训。在创业的过程中,张海和战友们不断摸索,创新研发了幼儿国防教育军体课程和青少年国防教育课程,致力于将军事体育、红色文化等融入更多贵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几年来,尝尽了创业的苦辣酸甜,张海始终不忘自己曾经的军人身份,“部队培养了我忠诚担当、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让我终身受益。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为其他‘战友’提供帮助是我的责任。”企业迈入正轨后,张海先后吸纳了6名退役军人加入自己的团队,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共同将部队教会给他们的技能、使命、情怀传递给“祖国的花朵”。

“近年来,我们协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常态化为军创企业送政策上门,不断发展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基地,引导退役军人‘抱团发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军创企业在发展大潮中成长起来,发挥出应有作用。

别样战场让退役军人持续“发光发亮”

基层工作繁琐复杂,有担当、敢碰硬、干实事,才能让群众信服。而政治坚定、执行力强、作风过硬,这恰是退役军人的优良品质。近年来,全区建立“兵支书”选拔和使用长效机制,将优秀退役军人纳入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数以百计的“老兵”正带着独特的军人气质勇挑重担,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重要生力军。

方鸣

2000年,在部队当了2年卫生员的方鸣退役归乡,他放弃了外出就业的机会选择在家乡做一名乡村医生。“2年的军旅生涯虽然短暂,却让我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对‘责任’二字的理解。”方鸣感慨地说。2008年,镇党委推荐方鸣到村里任职时,他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我回来就是想给村民干点实事。当乡村医生是为了给老百姓服务,到村里去能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

2014年,方鸣到乐岭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但刚到村里时“人生地不熟”,异地任职更是让村民对他这个“外来人”不够信任,工作一时之间陷入了被动局面。但刻在骨子里的军人作风,让方鸣选择了迎难而上,工作中遇到村民有不理解的地方,他便一家家上门,将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做工作,渐渐地,村民们纷纷对这位“兵支书”伸出了大拇指。

在方鸣任职的4年里,原本软弱涣散的乐岭村旧貌换新颜,村里先后修建了4.5公里的入户水泥路,全村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还引进了“八一水库”旅游度假项目、柑橘种植基地等项目,集体经济的“多点开花”让该村彻底摘掉了“空白村”的帽子。

2018年,方鸣回到了三友村担任村党委书记,用踏实肯干兑现着为家乡亲人做实事、做好事的承诺。“我们这位书记当过兵,有闯劲、干劲足、责任心强,真心实意给我们老百姓做事,他办事啊,我们都放心!”现在,只要提起方鸣,村民们无一不夸赞道。

“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这是全区54名“兵支书”和191名“兵委员”坚守为民初心、不改军人本色的真实写照,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扎根在乡田村舍,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以躬身前行的不懈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如今,一场场“量身定制”的招聘会多点开花,一辆辆入企探岗的“就业直通车”蓄势已发,一项项走心暖心的政策掷地有声,推动着全区退役军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形成了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模式。正在崭新道路上勇毅前行的贵池籍退役军人,也在各自岗位上发扬着闻令而动显初心、逐令而行担使命的优良作风,为聚力打造五新贵池展露老兵风采。(孙梦晨 汪新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