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颍东区
​ 陈广安:为28名“无名烈士”寻亲立传 义务守护红色历史遗址19载
来源:邢思杰 王丽娜 2024-05-21 18:38:01 责编:方欢 许梦源 王逸群

2005年,56岁的他四处奔走,耗时两年,行程4000多公里,为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28位无名烈士收集资料,寻找亲人;2008年,他自己出资12万余元,并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淮海战役颍河狙击战烈士纪念碑,帮烈士“安家”;10多年来,他一直在纪念碑园做守护人和讲解员,先后接待祭扫队伍和参观民众10多万人次,义务宣讲烈士故事上千场次,并自费编印了《颍河阻击战宣传手册》,传颂英烈精神。

他叫陈广安,194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北照村村民。曾荣获“阜阳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

在陈广安上小学时,老师每年都会带领他们到颍河阻击战遗址祭奠先烈,教育同学们要学习英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为阻击国民党黄维兵团增援部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警备团在颍河北岸洄溜集15公里处,与国民党部队展开激战,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连续打退国民党架桥增援部队五次疯狂进攻,此役,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作战任务,但参与阻击任务的28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陈广安介绍说。

当时年幼的陈广安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就产生一个朦胧的想法:“我长大后,一定要为烈士们建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光辉历史。”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在陈广安的心中生根。

改革开放后,陈广安学会了摄影技术,并发挥一技之长办了个照相馆,他诚信经营,热情待客,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把为烈士建纪念碑的心愿,变成为烈士建纪念碑的行动,争取早日实现自己心仪已久的心愿。

因时间久远,当年那场战斗的见证者越来越少,烈士的事迹渐渐隐入历史的角落,以一己之力建一座烈士纪念碑谈何容易。但是陈广安不畏困难,自2005年3月开始,他利用工作之便和劳动之余由近及远寻访当地知情人及见证人,走访市、区、镇负责和热爱党史的干部和村里老人,寻访在世的地方干部,查阅有关史料和书籍。他不放过一个线索,自费辗转于烈士生前家乡及战友家乡之间,逐渐扩大寻访范围,三次到淮海战役主战场双堆集、南坪和战役总前委所在地濉溪县临涣镇,又追踪到合肥、武汉、成都和重庆等地干休所寻找参战幸存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走访4省10余地市300余人,行程4000多公里,陈广安终于弄清了颍淮阻击站中牺牲所有烈士的生前身后事,并收集了较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最终,经相关部门综合确认,28名英烈的名字得以重现,“无名烈士”终于“有名可溯”。

到2008年春,陈广安对颍淮阻击战史料搜集工作告一段落,修建纪念碑的资金也“攒”的差不多了,便开始着手忙起修建烈士纪念碑的任务。

2008年3月12日,经上级批准,在颍东区委、区政府支持下,纪念碑开建。为了节省开支,陈广安自己买砖瓦、拉水泥、购木料,并动员家人用板车运到施工现场。他不分昼夜,守在施工现场,亲力亲为,不知疲倦。终于在2008年清明节由陈广安捐资修建的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落成揭碑。纪念碑正面书“颍河阻击战英雄永垂不朽”十几个大字,碑身1丈9尺4寸8高,寓意纪念1948年那场阻击战,碑旁栽种28棵松树,碑身右侧刻的是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28位烈士名录。

“纪念碑立起来了,兑现了心中的承诺,我对28名英烈终于有交代了,压在心头大半辈子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陈广安说这话时,眼睛湿润了。

为了更好守护纪念碑,陈广安就在纪念碑附近建房居住,实现了他“烈士长眠我常伴、不让革命烈士孤单”的夙愿。

十多年来,陈广安一直守护在纪念碑园区,打扫卫生、清理杂草、擦拭墓碑……

“捐建纪念碑不是目的,让英烈英名传播四方、流芳百世、教育后人才是目的。”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烈士们的故事,陈广安拿起了话筒,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并利用自家宅院展出颍河阻击战的一些史料。每当有人前来缅怀先烈,他都会提前准备条幅,调试音响,记录拍照,然后主持祭奠仪式,为前来瞻仰烈士的人们做讲解,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革命故事。

为做好讲解宣传工作,陈广安印发了《颍河阻击战宣传手册》,制作烈士生平简介、个人事迹等音视频,让讲解更立体、更生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陈广安精心编印了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史料摄影画册《颍河赞歌》1000本,记录宣传那些红色故事。

在陈广安的宣传和精心守护下,渐渐地,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0月,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的人来为烈士祭扫。到目前为止,陈广安已经接待祭扫队伍和民众10多万人次,义务宣讲阻击战故事上千场次。为了让英烈的精神激励后人,近些年他又应邀走进机关、学校等单位,开始了他的另一条红色宣讲之路……(邢思杰 王丽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