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淮南市红十字会老志愿者任明阳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捐献,也成为淮南市第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虽是一名普通市民,但接受过部队磨砺和教育的他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浓厚的为民情怀。
永葆军人本色
提起任明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坚定态度和热心期待,淮南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陈玉琴最清楚。
这还得从11年前说起。2013年的4月下旬,淮南市红十字会正在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小伙子带着一帮年轻人来到红十字会,要求加入志愿者开展募捐,这个举动让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们喜出望外,他就是任明阳。
当时刚退役不久的他报国情怀依然不减。他每天清晨带着志愿者们抱着募捐箱、拿着宣传板到街头、沿路等地募捐,每天傍晚抱着满满的募捐箱一身疲惫回到红十字会,大家一分一毛地清点着、看着一笔笔捐款转往灾区,任明阳和伙伴们甚是欣慰。
从此他和红十字会结了缘,经常来参加红十字会的活动。他组织志愿者到刚开发的大通湿地公园捡垃圾、宣传环保,他和志愿者们走进当地困难家庭慰问帮扶,走进乡村小学看望留守儿童,走进乡村敬老院温暖孤寡老人......
2014年,任明阳在参加市红十字会开展的一次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活动时主动献血并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他期待着挽救生命的使命能落到自己的肩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0年。每次在红十字志愿者群里看到有志愿者捐献的消息,他都会增加一份期待和信心,他告诫自己只要初心不改,终会有用武之时。担心自己配不上型,捐不成造血干细胞,他只要身体许可就坚持献血,2022年他又在网上登记了器官捐献。他说能奉献的都献给国家和社会,自己永远是个兵。
坎坷中砥砺奋进
任明阳自幼身体较弱,又是家族中同辈里唯一一个男孩,长辈最担心他的身体,母亲放弃工作在家照顾他。但倔强的任明阳并不自卑自怜和娇气,而是努力向上,不断超越自己,也超越别人。他向往军营,希望自己也能报效祖国。
他给自己加压加码,学习之余刻苦锻炼身体,达到参军的身体素质要求。高中毕业的他如愿以偿地参军入伍。在部队他以坚强的毅力加强训练来弥补自己身体的短板,并在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表现优秀,他也因此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任明阳退役回到家乡后就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团队,利用那段退役后的空闲时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因工作原因参加活动时间越来越少,但他那颗火热的心始终没有变,但凡抽出一点空就去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一年盛夏,他开车途径九龙岗镇,发现路边草丛里好像躺着一个人,任明阳赶紧停下车,走近查看,发现一个满脸是血的老人趴在地上,他俯下身子大声呼喊,老人没有反应,在红十字会学过应急救护的任明阳懂得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立即检查老人的生命体征,发现老人尚有呼吸,没有其他伤处,只是头部外伤还在出血,他立即给老人止血,然后拨打了120,轻轻地将老人移至树荫下。老人一会儿恢复意识,能说话了,任明阳从车里拿来矿泉水给老人喝下,老人状况逐渐好转,说自己下公交车时不小心摔倒在路边,头破血流,加上高温,老人昏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也没人发现他。若不是遇到细心热心的任明阳,老人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120救护车来到了,可老人怕花钱、也怕耽误时间,怎么也不愿意上车去医院,救护车只得走了。可任明阳不放心,好说歹说把老人劝上自己的车直奔医院,给老人挂号检查,直到老人无大碍,急着办事的他才离开。
人生的磨砺总是难以预料,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很重要。十年前任明阳退役后先在一家离家较远的煤矿工作。后来他自主创业,辛苦打拼,买了房成了家,也攒了一些积蓄。而不满足当下的他希望闯出更辉煌的人生,2019年底投资办了厂,但不料新冠疫情来袭,疫情三年,工厂开开停停,他再也承受不了经济压力,只得咬牙关停,投资的七八十万元积蓄也成了泡影。他狠心卖掉了住房、东凑西借重新创业。他是一个兵,就没有认输过、退缩过。这期间,无论自己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也始终没有泯灭那一腔热血,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永不褪色的退役军人。
2022年3月,淮南市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抗击疫情是当务之急,淮南市红十字会号召动员志愿者结合实际就近参加抗疫服务。因疫情创业受挫待在家里的任明阳再也按捺不住,工厂关闭、欠下债务的烦恼、压力一下都抛在了脑后,他第一时间就近报名参加当地防疫消杀服务。他每天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戴着口罩,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为公共场所、隔离酒店、阳性病例家庭等进行环境消杀,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浑身湿透,精疲力尽,但第二天又出现在“战场”上,直到3个月后淮南全面解封。这期间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辛劳,任明阳说自己好像没有退役,依然是一名战士在前线战斗,这段经历很值得。以后他又参加个各类救援服务,还心系着红十字会的活动,经常与市红十字会沟通联系,希望在公益事业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挽救生命使命必达
2024年3月底,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任明阳很是激动。后面一系列的检测、体检,只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一声,任明阳总是一句话:“什么时间都可以,我任何事情都能推掉,别考虑我,以救命为主。”因患者病情反复,捐献时间一改再改,任明阳接到电话通知,还是那句老话,从未抱怨和动摇。
捐献前,任明阳在做装修业务,捐献需要住院一周,这对他的业务工作影响较大,他不得不提前安排好工作,但捐献时间一再改变,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难。
但最难的是来自家庭的阻力,因父母担心从小就体弱的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他的健康,加上这几年他创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父母更是不愿让他再承担风险,怎么也不忍心让他再去捐献“骨髓”。任明阳知道父母不了解捐献情况,一时半会也难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想让父母担惊受怕,正好借着患者推迟捐献移植时间,便告诉父母“不捐了”,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不能商量的情况下,就自我决定,挽救生命不能拖拖拉拉。”任明阳依然一派军人作风。
捐献前,任明阳感冒发烧,但担心吃药会影响捐献效果,硬撑着挺了过来。
5月17日,任明阳一身坦然奔赴救命的征程。
任明阳住院准备捐献期间,因注射动员剂,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但是却坚持写信鼓励被捐者,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虽然自己住院这些天也很难受,但更能体会你们身患疾病的痛苦,从此你再也不是与病魔孤军奋战,而是有我这个血脉相连的兄弟并肩奋战,一定要勇敢乐观面对,我也希望你康复后也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用爱去温暖。”
任明阳8岁的女儿每天晚上都给他视频,鼓励他要加油要勇敢,不要怕疼。懂事善良的孩子还给爸爸要救的那位“陌生人”画了一幅充满生机童趣的美丽图画,在捐献当天,孩子特意请假把画送到医院,并给爸爸加油鼓劲。
5月22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任明阳捐献了306毫升宝贵的“生命的种子”,用10年不变的初心和忠诚践行自己对千里之外另一个陌生生命的承诺。(陈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