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浓情端午粽飘香节韵传承润童心
来源: 周文娟 许剑锋 戴稳笑 2024-06-07 16:56:09 责编: 王霞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近日,休宁县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端午节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海阳一小:青竹传非遗 扁舟话端午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6月5日,休宁县图书馆在休宁县海阳一小开展了以“状元小课堂”为载体的“端午溯源 文化传心”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儿童在沉浸式的体验活动中更好地了解端午节习俗。

活动现场,文化志愿者通过生动地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背后的文化内涵。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体验非遗艾草竹编船的制作过程,大家还在小船里装上了富有端午特色的艾草,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承载其中。

休宁县海阳一小学生徐梓妍表示:“我非常喜欢今天的活动,我不仅认识了艾草,知道了它们的药性和功效,还亲手制作了竹编龙舟船。我要把亲手制作的小船送给爸爸妈妈,祝他们平安幸福,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竹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也代表着招百福,在端午节用传统竹编技艺编织象征龙舟的小船,艾叶装满小船,有着祈福平安与健康的寓意,更是中国人民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

休宁县海阳一小老师李美蓉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更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非遗艾草竹编船,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活动也深化了协同育人的新内涵,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上海外国语学校:传统习俗丰富多彩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又是粽叶飘香时,一年端午佳节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6月6日上午,休宁县上海外国语学校开展了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淡淡粽叶香,悠悠传承意。老师们围绕“端午”这一主题精心准备,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更让学生们深刻懂得延续两千多年的端午节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厚重的家国情怀,激发了青少年们的爱国情感。

休宁县上海外国语学校学生张洛菲表示:“老师跟我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故事,我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我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做一个新时代好少年!”

主题班会之后,老师与学生们一起体会民俗文化——包粽子、画彩蛋、佩香囊。箬叶在他们的手上不断翻舞,晶莹剔透的糯米包裹其中。学生们用七彩画笔在鸭蛋蛋壳上描绘出心中最美的图案,将自己最美好的端午祝福融入其中。不仅感受到佳节的仪式感,还有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但加深了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美好体验,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收获了成长与快乐。

耿彩红表示:“我们开展端午节的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希望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希望把端午节的爱国情怀和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到孩子们的心中,希望孩子们传承好传统文化,也希望孩子们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周文娟 许剑锋 戴稳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