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之日,榴花盛开,端午的韵味弥漫在空气中。这个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的习俗,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印记,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6月6日,滁州市扬子路小学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了“仲夏赋雅趣,灼灼爱国心”端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端午传统文化走进尚美校园,让队员们参与本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非遗传承 匠心独运。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端午这个特殊时刻,将竹编与节日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更是寓意着吉祥、平安的节日祝福。四(1)中队的队员们在辅导员的示范讲解下分工合作,利用竹丝篾片制成一艘艘栩栩如生的“小龙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百姓们会将艾条插于门楣,或将艾草制成佩饰等,用以驱瘴。活动中,队员们将艾草剪碎,装进精巧的竹编龙舟里,再系上香囊,一只只精美小巧的龙舟艾挂跃然眼前,散发出淡淡的竹香和艾香。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让人陶醉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端午传情 华章永续。四(2)中队辅导员带领队员们举行“端午诗词大会”。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诵读端午节经典诗篇,感受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重温中华民族悲壮且光荣的历史,感受先辈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吟诵屈原诗词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会中华文化沉稳坚韧的气质,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诗词大会还设有慧眼识珠、接龙飞花令等趣味活动环节。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诗词大会”中,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看到了中国的诗祖屈原,他衣袂飘飘,深情吟诵,在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确保了其“趣味性”与“教育性”。
五彩纳福 巧绘彩蛋。《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述:“浸鸭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说的就是咸鸭蛋。咸蛋彩绘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寓意平平安安,祝福大家一切都能圆满如意,平安健康……四(3)中队的队员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巧绘鸭蛋,队员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把五彩缤纷的颜料点缀在蛋壳上,让一个个蛋壳变得生动起来。
小小的彩蛋,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被融入了更多的创意,也成为了承载文化认同的纽带。在这个古老而温馨的节日里,队员们共同沉浸在这传统文化的怀抱里!
妙手慧心 制扇至美。四(4)中队辅导员为队员们讲解了古代民间端午节互相赠送扇子的习俗,端午扇有祈福纳祥,辟邪消灾的寓意,也有“一扇解千愁”的美好意愿,让队员们了解更多的端午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也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中,队员们认真创作,挥动手中的画笔,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付诸笔端,在创作中与传统文化来了一次“面对面”交流。一把把端午扇被一双双巧手赋予了栩栩如生的图画。大家不仅享受了端午制扇的乐趣,也在一笔一划间感受到了国画这种传统瑰宝沉静、典雅的美。(程宝莹 周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