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全椒县
全椒:退役大学生寻访抗战老兵
来源:王天蓉 李云飞 陈硕然 2024-07-23 17:53:40 责编:方欢 许梦源 纵强

img1

蔡酬向寻访团成员讲述战争经历 李云飞摄

7月17日下午,在全椒县抗战老兵蔡酬家中,滁州学院“红色笔记”抗战老兵寻访团的退役大学生们围坐在他身旁,听他讲述战争经历。

“1949年2月,那时我14岁,小学四年级,我瞒着父亲偷偷去参军,首长嫌弃我年纪小,我软磨硬泡,领导收下了我,我成为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员。同年4月,老兵宋文汉和我化装成父子两度冒死渡江搜集情报为渡江战役做准备,接着是西南剿匪,之后1951年3月的一个夜晚,跟随部队从搭建的浮桥上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我的战友宋文汉比我大十几岁,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完全胜利,我们形影不离,他是我化装侦察时的父亲,生活中我们也情同父子。到现在,已经没有在世的战友了,就我一个人了。”

img2

蔡酬谈到战友时落泪 李云飞摄

90岁的抗战老兵在谈到战争的残酷时,眼神坚毅,但是谈及战友情,尤其是谈到像自己父亲一样的战友宋文汉和自己故去的战友时,情绪已然无法控制,泪水夺眶而出。

img3

寻访团与11位抗战老兵合影 李云飞摄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滁州学院组织退役大学生“红色笔记”寻访团用文字和视频记录的方式,握紧“红笔杆”,用好“红镜头”寻访抗战老兵,留存烽火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寻访团由6名退役大学生和1名擅长摄影剪辑的学生骨干组成。

img4

寻访团成员合影(部分) 李云飞摄

img5

寻访团成员与老兵们交谈 李云飞摄

寻访团一行8人,在指导老师李云飞的带领下,用2台相机,7天时间,共计走访11位抗战老兵。寻访的11位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1岁,其中有2位是百岁老人。

img6

寻访团成员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百岁老兵高维田交谈 李云飞摄

每到一位老兵家里,寻访团的退役大学生们就充满敬畏地围坐在老人周围,认真聆听他们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难忘经历,从入伍初心到战场上的残酷场面,再到战友情谊和面对生死的勇敢无畏。学生们一边听,一边用本子记录老兵们的抗战事迹,同时用相机全程记录。

img7

寻访团拍摄访谈视频 李云飞摄

老兵们基本上都是耄耋之年,由于身体原因和方言的障碍,寻访团获得的信息有限,但是他们慷慨激昂的话语、动情落泪的瞬间、弹片击穿身体留下的伤疤都让人印象深刻。

img8

张华胜为大家读阔别30年的战友寄来的书信 李云飞摄

img9

任金树为大家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炸美国坦克的经历 李云飞摄

全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王乃云说:“欢迎滁州学院的退役大学生们来寻访老兵们,他们需要关怀,也需要倾诉,他们是我们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是用青春甚至生命为青年大学生们树立的榜样。你们把思政课堂搬到了老兵家里,是行走的思政课,最棒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寻访团的一员,当我们跟随带队老师走街串巷来到老兵们的家里,拿着小板凳去认真聆听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的生死时刻和家国情怀的时候,我们感念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向他们这群可爱的人肃然起敬。当年课本上的文字变成了眼前战争的亲历者,能够握着爷爷们衰老但是充满力量的双手,荣幸之至,内心从未如此坚定,这样的教育是课本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我们为自己是一名退役大学生感到骄傲,寻访团会尽全力握紧‘红笔杆’,拿稳‘红话筒’,用好‘红镜头’,把我们这次寻访的老兵故事和所知所感宣讲给更多的青少年们,我们一起去致敬老兵,让他们的精神永远闪耀光芒。”寻访团队长潘文豪说。

img11

老兵蔡酬向寻访团成员展示自己获得的勋章 李云飞摄

此次寻访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大课,更是红色血脉和革命精神火种的重要传承。退役大学生们上门求学,以老兵为师,以战争史实为教材,与老兵面对面直接对话,是对老兵最好慰藉与珍视,也是当代退役大学生汲取红色力量的寻根之路。(王天蓉 李云飞 陈硕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