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中心: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来源: 郑茹 2024-07-25 16:08:25 责编: 聂梅

缤纷夏日,万物勃发,行走在合肥高新区长宁大道,绿意葱茏,鲜花摇曳。和美丽景致相对应的,是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展现出民生福祉的“热度”,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绚丽初夏 花漾长宁

今年以来,长宁中心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绘就民生宜居“丽”图。

漫步长宁大道,连片的波斯菊、百日菊、矢车菊、金盏菊、日光菊,姿态绰约,嫩叶翠绿,鲜花娇艳,黄的、粉的、红的花朵相连相拥,错落有致、高低起伏,远远望去,仿佛一张美丽的画卷,微风吹过,摇曳生姿,争妍斗艳,宛如一群灵动的花精灵,别有一番浪漫风情。

img1

长宁中心“管治结合”治理闲置土地,今年治理面积27.3万㎡,其中复绿面积8.5万㎡,清理杂草菜地2.1万㎡,设置铁丝网围挡5.7km,打造花海景观16.7万㎡,为附近居民提供驻足打卡休闲娱乐地。

独有的花海景观正在长宁绽放,成为展示长宁之美的重要窗口。一幅幅“五彩缤纷的花海”的美丽景象,勾勒民生发展的幸福底色。

心有所“暑” 不负所“托”

鸟叫蝉鸣,夏日悠长,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作用,缓解职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暑期“看护难”的现实痛点,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7月1日,长宁中心“阳光爱心 筑梦成长”暑假公益班在长宁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课。

爱心暑托班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包括绘本阅读、少儿书法、丝韵声声、少儿武术、经典诵读等,旨在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我们都是双职工,两个人平时都要上班,家里老人也不在这边。在社区的免费暑托班里,小孩不仅能学到东西,安全也有保障。”辖区居民王女士说。

img2

近年来,长宁中心探索爱心托管服务长效机制,以“公益+志愿”“便民+利民”模式,不断优化课程,持续完善爱心托管管理体系,拓展打造更加丰富的托管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托管服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让孩子更开心、家长更放心,社区更温馨。

“长宁YEAH归人,快来社区夜校嗨起来!”美妆、瑜伽、书法、茶艺……谁能想到,现在年轻人最时髦的夜生活竟然是上夜校。在长宁,下班后到社区夜校“充电”已经成为不少居民的好去处。夜校,这一带有年代感的词,如今俨然成了年轻人的“市民club”。青年夜校这不但为青年人提供了提升自我、拓宽社交圈的平台,还成为社区开展延时服务的有力抓手。

“宁”“新”聚力 服务靠前

坚持党建引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长宁中心从“小切口”去做“大民生”,用“微幸福”支撑“大幸福”,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样化、实实在在的服务。

“刚好这两天想着要去理发,结果你们就送上门来服务了,真是想到我心里去了。”在祥湖社区为民办事“零距离”活动上,祥源城小区一位上了年纪的居民高兴地说道。

今年以来,祥湖社区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送上门活动,服务项目包括理发、磨刀、义诊等。在居民排队等候期间,社区“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们还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反电信诈骗等相关知识,提醒居民不轻信他人、不乱转账汇款,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不仅是祥湖社区,在双河社区、复兴社区,各种形式的便民活动层出不穷,为民服务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各个社区主动回应群众需求,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烈日炎炎,外卖小哥大刘在高新银泰“歇歇角”内续上一壶水,然后为手机充会电。“歇歇角”成为长宁新业态就业群体的“避风港”。

截至目前,长宁中心已建成“歇歇角”站点9处,实现免费饮水、加热饭菜、紧急躲雨、阅读休息、爱心药箱、共享雨伞、应急充电、免费Wi-Fi等功能,累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爱心义诊、送清凉送温暖等活动83场,服务新业态群体5000余人次。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民服务工作只有落实到细微处、点滴中,实现服务精准化、有成效,才能让百姓心中有“温度”。

“宁”心救助 幸福“宁”家

“这个门一直都漏风,我都习惯了,夏天还好就是蚊虫多一点,冬天就太冷了。”88岁的辖区居民赵爷爷面露难色地说。此前,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依托“宁心救助”社会救助项目,组织社工深入走访时了解到赵爷爷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赵爷爷属于“三无人员”,独居、年龄大、行动不便,家里设施简陋,卫生较差,缺乏交流。在实地走访时,社工了解到,阳台未用玻璃封包,阳台门关不上导致夏天进蚊子,冬天漏风,为此社工联动周边维修店上门将错位的阳台推拉门轨道进行固定,确保阳台门能关上。定期组织物业、居民等志愿者定期上门对居住卫生进行打扫,改善其居家环境。

“我自己一个人住,大事小情的也没人知道没人帮我一把。”赵爷爷说。长宁中心主动构建空巢老人邻舍协助网络,确认了邻居青年小王作为赵爷爷结对志愿者,定期探望赵爷爷,“我也有了‘新孙子’,有你们的帮助我感觉很幸福!”

img3

据了解,长宁中心“‘宁’心救助”社会救助项目项目聚焦辖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独居空巢老人、重残、重病患者、未成年儿童等困难群体,通过展开家庭访视、慰问帮扶、便民服务以及社交融合等社会救助服务,整合辖区内高校、企业等社会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辖区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进一步有效解决救助对象多元化、多层次的困难需求。截至目前,共走访困难群众865人次,成功摸排了72户救助对象信息,并建立了一户一档档案,同时也收集到了100余条个性化需求。

为了深入推进品质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模式,2023年3月31日,长宁中心还启动了“幸福‘宁’家”社会公益专项基金,吸纳了辖区多家爱心企业注资。截至目前,共筹集善款126448元,基金用于开展社区公益慈善活动、支持社区全域治理公益项目,满足社区多元发展需求,推动社区公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今年,长宁中心“幸福‘宁’家”专项基金开展圆梦微心愿、爱心慰问、爱心助学等服务共计8场,支持资金约1.8万元,服务200余人次。

在长宁中心,一桩桩民生实事,释放温暖人心的力量。下一步,长宁中心将继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党建引领,书写民生“幸福答卷”。(郑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