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都桐城有这样一座“特别”的医院,它就是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直到今天它已有75年的历史。75年来,这座医院始终牢记“姓军为兵、服务社会”办院宗旨,延续传承以“为党为军的政治情怀、家人家事的亲人情怀、爱院建院的工作情怀”。多年来,医院先后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创先争优“优质服务品牌”荣誉称号,被评选为安徽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花园式单位、首届安徽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安徽省第四届“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以荣军休养员为主体成立的荣军宣讲团入选国字号志愿服务队。
医院内住着一批打过仗、受过伤、立过功、流过血的英雄们,截至目前,有近6000名在乡复员军人在荣康接受荣誉疗养,近10000名在乡老战士享受到荣康进村入户的免费医疗巡诊。2020年更是率先响应号召,在全省开启退役军人优惠医疗。在医生的精心照顾下,这些英雄们的情况也逐渐变好,服务荣军、体现尊崇是荣康的立院之本。
医院内的“英雄红”
“猫耳洞内又小又黑,温度普遍超过40度,关键还特别潮湿,很多战士都生了皮肤病,衣服没法穿上身,战斗打响时,战士们都衣冠不整,所以这场战争后来也被称为80年代的裸体战争……”充满激情的浓厚乡音立马将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正在台上做宣讲的是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荣军宣讲团成员邵玉凯,他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口挂着个人一等战功勋章,正在为台下的学生动情地讲述自己在战斗中不幸触雷负伤的英勇顽强战斗故事,让现场的师生为之动容。
在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休养的都是一级至四级重度残疾军人,他们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的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有的参加过核武器试验,打过仗、受过伤、立过功、流过血,他们是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贡献者。2021年4月,为着眼发挥荣军休养员“活的历史教科书”作用,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将在院荣军休养员组织起来,成立了荣军宣讲团。三年来,荣军宣讲团积极走进校园、社区、新兵训练营、武警中队等单位,开展主题宣讲30余场,受教育人次已达上万人,荣军宣讲团也入选了国家级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了“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团队”称号。个体的伤残军人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但是作为一个群体在我们国家就仅存于优抚医院。同时,个体伤残军人要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既受个人意愿的影响更受条件平台的制约。因此,荣康文化把英雄文化突显出来,既是体现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要求的必有之义。
医院内的“崇军绿”
退役军人唐亮是2008年到荣康一科工作的,因为都曾是军人,让他对荣军休养员更增添了一份牵挂,只要休养员有需求,不管节假日还是半夜两三点,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及时处理。有一位休养员因疾病原因导致便秘,在各种辅助用药无效的情况下,他亲自用手将硬结的大便一点一点抠出,解除了休养员的痛苦。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休养员灌肠、处理大小便、洗澡、擦身、喂饭这种细微的小事他更是一如既往地做了14年,无怨无悔,年轻的休养员都亲切地喊他一声“唐哥”。
为妥善解决革命伤残、复员、退伍军人的医疗康复问题,适应战备需要,激发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热忱和英雄主义气概,建国后我国相继成立大批优抚医院。75年来,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始终秉持“为奉献者奉献”的荣康传统,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优抚对象解难,在康复上始终像亲人一样照护他们,在情感上始终像亲人一样尊重他们,在精神上始终像亲人一样关爱他们,在院休养员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随着国家安置政策的调整,集中供养对象人数趋于稳定,医院在做好集中供养对象服务保障的同时,主动思考着主责的新延伸、使命的新拓展,积极开展了短期疗养、医疗巡诊和优惠医疗,有近6000名在乡复员军人在荣康接受荣誉疗养,近10000名在乡老战士享受到荣康进村入户的免费医疗巡诊,2020年更是率先响应号召,在全省开启退役军人优惠医疗。服务荣军、体现尊崇是荣康的立院之本,因此荣康文化把崇军文化凸显出来,就是履行使命任务、完成主责主业的本来要求、也是核心要求。
医院内的“医者白”
“你们康复治疗师真的太棒了。”75岁的汪大伯,去年12月底因突发卒中,病情稳定后转入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在刚开始的治疗过程中,因为认知障碍,即使是简单的动作汪大伯也很难理解,康复治疗师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导每一个动作,直到患者记住掌握为止,这样天天在康复师耐心指导训练下,汪大伯康复效果明显,半月左右已能在搀扶下行走十余米。经过1个月的系统康复,汪大伯已经能自己独立行走一两百米,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
近年来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尤其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医院构建了以军队三甲医院帮扶康复科,地方三甲医院帮扶内外科的帮扶格局,形成了以内外医技为支撑,康复、精神重点发展的学科布局,确立了以康复科为种子,联动精神科、内外科共同孵化康复亚专科的康复学科发展思路,打造了一批老中青梯次配置的以高级职称为骨干的学科团队,培育了积极进修学习、积极规范业务、积极参与交流的崇医风尚,树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队伍基础、学科基础、作风基础,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病人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如此,医院还积极发挥桐城精神卫生中心的作用,开通绿色通道,暖心收治精神障碍“流浪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筛查、残疾鉴定。经常联合三甲医院开展大型义诊,为驻地居民免费赠药,为贫困户送健康上门。特殊时期,床位饱和,医院更是克服困难,最大限度收治病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仁心大爱。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首先是一家医院,需要救死扶伤。同时,即便是服务荣军也需要强大的医疗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荣康文化把医者文化凸显出来,就是最基本的一种要求。
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通过厚实的文化支撑,为新时代医院的建设发展立起了四梁八柱,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树牢优抚意识、发展医疗意识、建康复医院的意识上,培育出一大批能力素质与现代医院治理要求跟得上的新人,充分展现出党和国家严守承诺的形象、优抚事业单位争当尊崇先锋的形象,老兵退伍不褪色、身残志不残的形象,切实保证着优抚医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黄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