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面对乡村治理领域中的顽固症结,祁门县祁红乡坚定地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以自治为根本、法治为支撑、德治为引领的“三治联动”,展现出“1+1+1>3”的治理效力,做好乡村治理“大文章”,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以“自治”为根,筑牢乡村治理之基。祁红乡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落实村民代表大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充分体现民意。同时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紧贴群众需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村干、能人大户等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建立不限时间、不限形式、不限场地的协商议事机制,更好地解决复杂多样的邻里纠纷、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难题,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以“法治”为纲,撑起乡村治理之伞。充分整合司法、公安、综治等多部门力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业法律人士深入乡村,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村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组建法治宣传小分队,开展“普法到组到户”“普法到田间地头”等宣传活动,详细解读各项惠民政策,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涵养法治乡村建设“清风正气”。
以“德治”为魂,注入乡村治理之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文养德,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民主评议道德“红黑榜”,将孝亲敬亲、庭院整洁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例在“红榜”上张榜宣传,用家风带动民风,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努力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打通乡村德治体系的“快车道”。
下一步,祁红乡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让“三治联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地的动力,共同绘就乡村善治的美丽新画卷。(陈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