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余青青:“新农人”逐梦乡村振兴路
来源: 王章志 2024-08-16 15:13:46 责编: 何兰

8月15日清晨,全国人大代表、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在青园心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查看蔬菜行情和订单销售情况后,便马不停蹄地前往位于枞阳镇铁铜江心洲上的蔬菜大棚基地,继续一天的忙碌。

“现在已经开始育苗了,下一阶段要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自2014年返乡创业种蔬菜,如今的余青青对蔬菜的种植与管理驾轻就熟。

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返乡创业10年来,余青青因地制宜,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先后获评枞阳县劳动模范、返乡创业之星、安徽省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2年,余青青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打工,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父母年迈,自己在外漂泊不定,了解到家乡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作为年青一代,能和乡亲们一起勤劳创业,就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余青青对记者说。铁铜乡江心洲位于长江岸边,这里以前有许多撂荒地,2014年,通过村支两委牵头,她从新桥组农户手中流转了250亩土地,建了150亩蔬菜钢构大棚,种上了大棚蔬菜。时值冬季,多番请教后,余青青将这片土地全部种上了莴笋,非常幸运的是,首战告捷,莴笋畅销,收入可观。

创业10年来,爱学习钻研农业新技术、会田管的余青青已成为一名“新农人”,每天,她和工人一起劳作,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方法。说起余青青,村民刘菊香止不住地夸赞:“一位女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乡和泥土打交道,不仅创下一份事业,还给乡亲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真了不起。”如今,余青青的蔬菜种植公司年产各类蔬菜1200吨,产值达450多万元,带动周边30多名农户就业。

致富不忘惠乡邻

“作为‘新农人’,能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是件很自豪的事。”余青青说。近年来,在基地用工方面,余青青积极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江心洲上的老人和妇女务工,每人每天开出80元至100元的工资,让留在村里的村民有了稳定收入。目前,蔬菜基地共有常年务工人员35人,采摘种植集中期每天用工达100余人。余青青算了一下,每年发出的工资约70万-80万元。勤奋创业换来成绩,两年来,公司先后获评“徽姑娘”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让大家通过奋斗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余青青的心愿。为了帮助周边农户抱团发展,余青青无偿为洲上蔬菜种植户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累计举办“大棚蔬菜种植”知识讲座12期,慷慨赠送辣椒、黄瓜等苗种1万余株。在洲上种菜,最难的是销售。为此,余青青创办青青农产生鲜直销馆,通过“线下收购、线上销售”的模式积极为村民寻找销路。每天,余青青都要往返于县城的配送中心和江心洲上的蔬菜大棚,她说:“我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履职尽责助发展

2023年,余青青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更加激发她助力乡村振兴的干劲。“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余青青说。一年多来,她积极履职尽责,把精力放在发展种植业、服务人民群众、调研、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调研中,余青青发现当地农村自来水计费标准有不完善之处。在今年1月铜陵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农村自来水用水计费标准和缴费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余青青提出关于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进一步明确长江下游受益地区在生态保护补偿中的责任义务,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利的补偿工作机制等。

“能够为乡村振兴助力,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乡村振兴就是人才振兴。”余青青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对返乡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在政策上能够给予更多扶持的建议,以吸引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的年轻人扎根农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谈及下一步发展,余青青表示,将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同时充分挖掘利用铁铜洲的独特优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逐步拓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带动家乡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王章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