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诸佛庵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曾是皖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刘淠西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坚定的革命光芒。他不仅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者,更是诸佛庵兵变的重要领导者,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革命的烽火。
刘淠西(1904年12月12日-1932年2月),又名刘裕乾,化名楼伯希,是安徽省霍山县桃源河人,中共霍山县第一届县委委员、霍山党组织及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刘淠西自幼心怀正义与理想。在时代的浪潮中,他接触到进步思想,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他深知,要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必须拿起武器,为人民争取自由和尊严。
1925年,刘淠西抱着用枪杆子拯救中国的志向,前往武汉报考军校,结业后又进入毛泽东主办的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三团任团附,随军北伐。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刘淠西离开军队,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八七”会议后,他回到家乡霍山从事农民运动。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掌握了组建和领导地方武装的权力,并亲任诸佛庵(当时称两乡)民团的团总。1929年5月初,刘淠西以诸佛庵民团团总的身份,成功领导了诸佛庵民团起义,在皖西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诸佛庵兵变是安徽省第一次民团兵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它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热情,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六霍地区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起义后,中共霍山县委将其部队武装改为秘密游击队,这是中共霍山县委建立革命武装的早期尝试,为后来组建安徽省第一支正规红军积累了经验和力量。
诸佛庵兵变的胜利,为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随后各区、乡苏维埃政权相继成立,4 月底实现了全境赤化。霍山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进行了各项建设事业,包括建立各级群众团体组织、发展地方革命武装等,为根据地的建立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9年8月,刘淠西因身份暴露前往上海,参加了中共中央为安徽培养干部举办的第一期训练班。同年冬,他受命返回安徽,任安庆中心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当时的安庆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党组织瘫痪,刘淠西经过不懈努力,恢复、重建了多个党支部,并在周边县建立或恢复了县一级的党组织。1930年2月26日,刘淠西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关押在安庆的监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诱其投降,随后对他施以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尽管遭受酷刑拷打,刘淠西仍没有忘记掩护战友,敌人企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却一无所获。他在狱中任中共安庆狱中支部特别行动委员会书记,领导了狱中全体难友开展绝食斗争和反“收封”(锁关监房门)活动。经过党组织多方营救,刘淠西由军事法庭转到地方法院,刑期由5年改为2年。但六安、霍山地主豪绅们不甘心,买通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使其下令处决刘淠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淠西以钢铁般的意志,乐观而又豪迈地写了《告狱中难友书》《告群众书》,并表示“枪毙我的时候,我是坚决不下跪的”。1932年2月,刘淠西在安庆北门外碟子塘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时年28岁。在刑场上,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新军阀”,实现了自己誓死不跪的诺言。(孙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