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臧老登上‘中国好人榜’了,真是咱村的光荣。”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正式发布,宣城市郎溪老兵臧永元榜上有名,邻居们对他夸赞不已。
这位83岁的老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兵”。他打记事起,就常听母亲念叨父亲的往事,早些年,父亲杀过鬼子后来又加入姚村赤卫团,推翻了当地的伪政府,创建了皖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姚村苏维埃政府。但革命斗争终究是残酷的,年仅33岁的父亲和赤卫团的很多同志们都牺牲在了后续的战斗中,父辈们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他,18岁那年他如愿参军。一次回乡探亲时,母亲卧病在床,拉着他的手,“永元啊,娘跟你说个事儿,现有的烈士名录中,没有你父亲和他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你有义务要为他们评烈啊。”
怀着对母亲许下的承诺,对革命先辈的敬意,1979年,他踏上了追寻之路。他去了很多的档案馆,去了很多的村委会,去了他认为可能存在线索的任何地方,却未找到半点的相关材料。战争时期,敌我斗争十分激烈,为了保守秘密,大多数文件材料都会被销毁,而这些恰恰都是关键证据。追认过程中,烈士身份、参加革命情节、死亡原因,这些材料缺一不可。
臧老说当时他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走过他们走过的路,一定会找到有用的线索。夏桥村,盛村,四青村,茶冲组,先进组,蔡村组等等,这些毫无逻辑并不相关的地名,却能够被84岁的臧老一一道出。1982年,赤卫队队员遗属张清福在自家老宅的墙缝中,发现了一份当年赤卫队开会人员的画押名单。当这一个个名字映入眼帘,臧永元坚定,这些先辈们,将不再被埋没。
这些年,他去过湖北,安庆,江苏,浙江。43年,15695天,每一刻,他都惦记着评烈这件事儿。期间他更是走访了上千人次,收集各类线索上万条。终于,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同意追认陈建富等8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让这位饱经风霜的古稀老人也潸然泪下。
“老固执”,是老伴儿给他取的绰号。那天臧老躺在病床上,被推进手术室的前一刻,他握着老伴儿的手说,“老婆子,我那儿啊,还有很多同志材料等着我去补全,命大着呢,死不了。”“你呀,还真是个老固执。”
这是臧老的第三次心脏搭桥手术。休养了仅半年。这个“老固执”又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正名之路”。
之后的岁月里,臧永元继续为其他13位烈士奔走。2021年5月21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最新收集的资料,上交到了上级部门。令人激动的是,当年11月19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终于收到了13位烈士追认的批复。
随着“正名之路”的深入,臧永元渐渐发现很多人对郎溪革命事迹知之甚少。2019年,郎溪县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员”志愿服务队,臧老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红色故事宣讲员”志愿服务队第一位志愿者,也是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为了做好讲解工作,臧老做回一名“小学生”,每天都会花3个小时的时间一遍遍地念着解说词,讲解词有5000余字,仅仅是念一遍至少要半小时。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稿子总算是熟悉了。2019年清明节,臧老正式“出场”讲解,当天,就宣讲了3场,听众150余人。为了能给参观者更好的体验,臧老一方面学习讲解技巧,另一方面查阅资料,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以便让人听得清“来龙去脉”。“1930年8月16日,红军赤卫团在夏桥路途村召开姚村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各乡、村普遍建立了农会组织,为铲除封建势力、打击土豪劣绅、解放女性等做了大量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让臧老越发自信,讲解得更加生动。
5年来,臧老已开展义务讲解活动70余场,累计服务干部群众(学生)4000余人,而他的讲解也给诸多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臧老回忆道:“刚讲解的第一年,经常接待学校组织的学生前来瞻仰学习,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宣讲结束时,学生娃们总是向我敬礼,眼含泪水地说通过我的讲解,让他们了解了那段岁月,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向死而生。这让我更加坚定要将讲解的工作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记住革命先辈们曾经的付出,从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殷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