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党委紧盯安置小区治理,通过筑牢微阵地、微服务、微平台、微帮扶,推动村民上楼变居民。
合理布局,筑牢“微阵地”,激发村民“新活力”。高刘街道党委充分考虑村改居实际需求,针对公共空间缩减、组织教育困难等矛盾问题,高效利用小区架空层、物业用房等多元化区域,构筑5个高标准小区党建阵地、7个党建文化广场、19处党建微景观,优化党员群众在非农耕环境中的适应性,拓宽外出学习渠道。同时充分发挥原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话家常、讲政策、解难题,引领“新市民”走在阵地、坐在阵地、聊在阵地,激发新活力。今年以来,各小区党组织通过“微阵地”,依托“五老”及志愿者开展教育活动4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2300余人,为“一老一小”提供义剪、义诊、打扫卫生、理论知识宣讲等50余次关爱服务。
精细管理,筑牢“微服务”,唤醒村民“新热情”。组建青年志愿队、巾帼爱心队、银发护卫队、志愿100公益车队等团队,吸纳党员志愿者160余名,通过党组织“搭台”、党员志愿者“摆摊”、居民群众“赶集”的模式,创新小区党支部“与邻有约”“启航北苑端午市集”“公益出行”等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手机功能讲解、紧急用车出行、心理咨询、耄耋之年拍照等精准高效服务,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以安置相邻村民组为单元,采取“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将42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好、组织带动好、群众威望好的党员家庭确定为党员中心户,依托党员中心户开展“面对面”宣讲、风险隐患上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今年以来,已收集各类诉求1650件,诉求解决率高于95%,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协同聚力,筑牢“微平台”,塑造村民“新角色”。依托党组织引领,形成由“居委会+物管会+物业+党员群众”共商共治联建治理模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区待就业优秀青年党员、居民入职物业公司,完善“红色物业”和小区治理人才体系。积极吸纳物业人员、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参与治理,建立形成1名专职网格员+3名兼职网格员+N名党员、居民志愿者的“1+3+N”网格治理团队。通过协商议事会、板凳会、议事亭、民情微信群等居民说事平台,多渠道畅通民意表达,健全解忧办事机制。今年以来,共召开小区协商议事会52次,共商大事、急事、难事,梳理解决群众“需求清单”332条,真正实现居民参与治理派单提诉求,多方协同聚力接单解难题。
积极探索,筑牢“微帮扶”,推动村民“新发展”。通过组织召开恳谈会、设立意见箱等途径,深入广泛地征集群众智慧,积极探索并实施外出务工、企业就业、园区务工、公益岗位安置、集体经济壮大等“五轮驱动”策略,以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加强与周边园区、企业协同合作,共同举办“送岗进小区”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会等活动,助力居民就业增收。今年以来,成功帮助36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并与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流转土地4200余亩,有效促进流转户年均增收1.44万元,真正让“新市民”得到新发展,钱袋子鼓起来、信心立起来。(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