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经开区锦绣社区方兴居民区党委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天两夜的党建学习活动。活动中,党员同志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红旗滚滚过山来”的坚韧。活动伊始,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在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纪念馆内,那一件件陈旧的武器,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守信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用生命捍卫了革命的火种。正如毛主席赞扬红二十八军“很不容易,很有成绩,很了不起”。
“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的奉献。王步文烈士的事迹更是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员的心。在狱中,他得知自己编写的《社会运动辞典》一书稿费交付,向前来探视的妻子方启坤专门交代:“当(党)用则用,家里少用,特别要帮助穷苦兄弟(受难的同志)解决困难。”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心系党的事业,他的英勇和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站在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当年革命队伍如滚滚洪流般不可阻挡的气势,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第二天走进独秀园,庄严肃穆,在这里,党员们回顾了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和建党初期的卓越贡献。而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事迹更是令人动容。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了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始终坚守信仰,英勇就义。他们的青春热血,为党的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激励青年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和。最后一天,党员们来到了桐城六尺巷,这条古老的巷子,虽不长,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了数百年。党员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古人的谦逊与包容。它教会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处理邻里关系,还是面对工作中的矛盾纠纷,都应以和为贵,相互体谅。这与方兴居委会的“和为贵”红色调解亭一直以来秉持着“礼让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准则,这种文化传承对于基层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此次党建学习活动,通过对革命英烈事迹的深入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让党员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孙文秀 施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