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滁州市琅琊区创业北路社区深入学习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秉持“和为贵”理念,立足辖区社情民意,做实“345”网格工作法,着力在党建引领赋能、有序协商提质、多元服务增效“三点”发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将辖区原本问题多、治安差、管理难的3个安置小区扭转为邻里和睦、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的和谐幸福社区。
以“党建赋能”筑牢“红色堡垒”。强化组织保障。发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作用,将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联合辖区民警、律师、社工等专业力量,整合小区楼栋长、居民组组长、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发挥他们在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方面的威望和经验优势,拓宽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的渠道,不断凝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密切党群关系。社区党委坚持立足居民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做实“345”网格工作法,掌握实情、制定办法、解决问题、关注成效,不断做细“精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强作用”。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常态化落实“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工作,按照“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凡是有交代”的原则,推动社区服务“重心下沉”,主动到居民群众身边,做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忧,努力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一线,为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以“有序协商”解决“关键小事”。搭建协商平台。积极宣传和践行“六尺巷”文化,弘扬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将德治与法治融入社区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改变以往大小事务由社区独唱的现象,充分调动社区内专业和基层骨干等多元主体共同为社区治理献策献力,组建“网格板凳议事会”,让居民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针对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将居民协商议事机制融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实践中总结出协商议事“五步法”,即收集诉求、召开会议、商定方案、组织实施、成果跟踪,实现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将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化解基层矛盾。目前,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开“网格板凳议事会”,推动解决各小区的20余个难题。如,针对2个安置小区太阳能楼道灯老旧损坏问题,议事会协商拿出方案,在社区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小区党支部及物业企业、业委会协作下,将138个单元楼道太阳能灯更换为220V感应照明灯,解决了居民楼道出行问题;针对创业北苑小区广场路面年久失修的问题,通过社区党委成立“公共保障基金”,并链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针对100余户公租房住户“洗衣、晾晒难”的问题,在3个小区分别打造“社区爱心洗衣房”及配套晾晒区域,常态化提供免费洗衣帮扶服务,获得居民的一致点赞好评。
以“多元服务”共建“幸福社区”。提升服务功能。充分盘活运用小区党群服务阵地,按照“1个工作站+N项功能”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内容,打造“帮助345”工作站,在琅琊区红色驿站“九个一”服务基础上,拓展了“345”网格管理服务、网格板凳议事会、“爱心服务联盟”、独居老人“安防一体化”监测平台等功能。依托站点功能,社区工作者化身为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志愿帮扶、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以“下沉式”网格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体验,实现“居民的事情网格就能办”。联动服务增效。社区党委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社区党员、“大党委”成员单位志愿者、在职党员、“五老”人员、退役军人等多元共治平台,在文明创建、消防安全、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力量,目前共吸纳110余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工作。立足居民需求,举办“我们的节日”暨社区邻里节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12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布“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项目4个,延伸小区便民维修、爱心理发及洗浴、老兵护学、老年助餐等志愿服务项目,带动优势资源联动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激发了社区善治新活力。(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