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久,男,1972年2月入党,2012年12月退休,阜南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现任阜南县关工委主任。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阜阳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市关工系统“十佳宣讲员”等荣誉称号。
初心永驻,明志关工献余秋
2012年底,杨文久即将退休,县领导找到他,想让他到关工委工作,当时阜南县关工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条件比较差,但他没有一丝犹豫:“我是党员,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组织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服从命令听指挥!”就这样,杨文久来到阜南县关工委,一干就是12年。
为了改变工作落后的情况,他深入到村镇、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与基层“五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回来后又加班加点,撰写调研报告,拿出工作方案,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支持。2015年中共阜南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阜南县关工委工作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方式,花甲之年的他,学习掌握了电脑办公、课件制作、视频编辑等技能。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干关工委工作要一不怕“苦”、二不怕“丑”:“苦”是别人在享受退休生活,你还要工作,但这种“苦”是乐,是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丑”是作为曾经的县领导,不要怕丢面子,放下身段。2024年6月,他参加了全市关工系统理论宣讲比赛,是全场最高龄选手,但他仍以优异成绩荣获“十佳宣讲员”称号。他就是这样以不服老、不服输的韧劲,把一个后进的关工委带到全省先进行列。2023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阜南调研,称赞阜南县关工委“上级精神贯彻得好,五老作用发挥得好,工作任务完成得好。”
春风化雨,倾情关爱下一代
杨文久始终把教育和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他撰写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宣讲教案10万余字;制作了“抓好《意见》大落实,推进工作大发展”等10余套课件。
近年来,杨文久参加宣讲和各类教育活动210余场次,受教青少年达到12余万人次。他还十分重视青少年教育阵地建设,在他的努力争取下,“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分别在王家坝镇中心学校和抗洪纪念馆落户挂牌。
他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干预活动,结对帮扶苗集镇张店村贫困家庭少年张昊的故事成为佳话。2015年前后,张昊家庭连遭不幸,父亲患重病生命垂危,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当时的他逃学、旷课、痴迷手机游戏。张昊的爷爷张子刚找到县关工委,杨文久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和张昊见面,他以和善的态度去亲近他,用身边的少年事迹去启发他。周末他放弃休息时间,到张昊家帮助辅导和检查作业,根据他对网络的爱好,给他买来手提电脑,鼓励他学习编程。倾情的关爱,使张昊有了积极转变,进步很快。
2018年,张昊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大赛,获得三等奖,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杨文久,感谢杨爷爷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杨文久说:“孩子,不用谢!只要你积极肯干,爷爷会一直陪着你、支持你。”这之后,张昊更加努力。当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学,还被评为美德少年。杨文久和张昊的故事被2021年第二期《中国火炬》杂志封面刊登。
法治关爱,护航青少年成长
他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17年9月12日,一民办学校开除了11名学生,原因是学生在校园内打架,家长前来关工委求助。杨文久第一时间和教育、公安等部门联系,一边组织人员寻找不敢回家的学生,一边做学校工作,他指出学校对此事处理过于简单,提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建议,学校最终撤销了开除决定,学生写了检讨和保证书,重新回到了课堂。
他组织成立阜南县“五老法治诊所”,义务为未成年人维权和服务。近年来为青少年依法维权170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资助困难学生100余名。组织上发给他个人的慰问金、奖励金、补助金,在他手里纷纷变成了送给失依儿童的救助金。点滴之处见品格,杨文久无时不在兑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承诺。
服务大局,助力振兴添光彩
他组织农委系统退休的老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成立了阜南县“银发农技服务所”,每年组织召开各类农技专业培训50余场次,培训群众达1万余人,培训青年200人次。他提出的建设阜南县农产品营销中心、培育绿色家庭农场、提升为农服务技能等多项建议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和实施。《安徽日报》记者到阜南进行专题采访,以“阜南县成立29个银发农技服务所”为题进行了报道。
他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五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平安乡村建设。他亲自部署动员,在全县334个村居社区成立“五老调事室”,截至目前,各村居(社区)共有“五老调事员”3516名,受理民事纠纷2948起,有效化解矛盾2655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桑榆寄晚情,余热再生辉。杨文久同志用实际行动树起了一面先锋旗帜,擦亮了胸前的徽章,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永不褪色,熠熠生辉。(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