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有这样一个被人人称赞的三代军人家庭,他们跨越不同年代,用青春和热血传承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演绎着一脉相承的军人精神。
第一代:烽火岁月的坚毅脊梁
李景先(生于1917年9月一卒于2000年10月),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柏山村人,其祖父李凤立、父亲李广春世代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乡村。李景先妻子乔波(生于1928年-卒于2017年),1945年1月参加革命,夫妻二人在军旅生涯中相识、相恋,伉俪情深结为革命伴侣,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青春。夫妻二人婚后育有二子:长子李心灵;次子李心峰。
李景先1939年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后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他用三代人的热血与青春,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忠心报国之歌。 1939年,抗日的烽火遍燃全国,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李景先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李景先前后随部队转战南北,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洗礼,为抗击日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的爆发以后,李景先公继续在战场上拼搏。他担任军部通讯连长,在战斗中,多次立功,成为了部队中的英雄模范。1950年,李景先与来自山东文登的女战士乔波结为夫妻。这对革命伴侣在战火纷飞中相识相知,携手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岁月。他们在战争中的贡献卓越,退役后由国家供养,成为光荣的老一辈退役军人。1952年,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他们毅然决定返乡。积极投身到地方建设中。退役返乡后,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用部队所学技术助力农业生产,成为乡亲们眼中的榜样,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子女心中。
第二代:保家卫国的忠诚担当
时光荏苒,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长子李心灵(1960年生,1978年入伍,中共党员),继承了父母的红色基因,爱国情怀,积极参军入伍,并主动报名上前线。在老山战役的前线,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在激烈的战斗中,李心灵率全班冲锋杀敌荣获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李心灵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身体痊愈后被国家评为六级伤残军人。1986年退役后返家,被当地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功臣”的光荣称号。回到地方后,他将部队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带到新岗位上。
第三代:新时代强军征程的奋进力量
从小听着祖辈和父辈的军旅故事长大,对部队充满向往,孙辈李迅(1988年生,2009年入伍中共党员),承继了祖辈的红色基因。大学毕业后,满怀着对强军事业的憧憬,他穿上军装。在福建东南沿海从军13年,在新时代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李迅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为一名专业兵种。在大型军事演习中,担任关键岗位,负责武器的装挂与调试。面对突发“敌情”,他迅速运用所学信息化作战知识,精准操作装备,助力演习取得成功。从2012年到2022年,连续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称号,多次受到旅团嘉奖。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展现出新时代军人的风采。
尾声
李景先一家三代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年代,再到改革强军兴军的新时代,时间跨度八十多年,赓续了代代相传的精忠报国红色血脉。他们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爱国教材,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军人优良传统的生动典范。(李讯 刘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