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赶往村民家中,无论酷暑严寒,无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从不敷衍。因为他笔记本中记录着谁家有事要去帮忙。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脚步,村民们心里就踏实了。这个人就是余文军,他“戎”光焕发,微光成炬。
余文军,中共党员,退役军人,现为宿松县万才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岭乡基干民兵应急排排长,宿松公益协会驻高岭联络站副站长。
“戎”光焕发
2000年12月,正值青春、意气风发的余文军投身军营,在部队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号声中顽强训练,五年军旅生涯,淬炼了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友爱的优秀品格。
2005年退役回乡后,余文军在高岭乡双河村任党总支副书记,后任乡城建站副站长。躬身基层,在离群众最近的服务岗位,余文军了解到乡村发展的局限,也深切理解很多困难群众生活中的疾苦。离岗创业后,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通过服务乡村建设发展、积极帮扶困难群众,践行一个退役军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退役之后离岗创业的这么多年,余文军在各个行业摸爬滚打,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事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在他心中,最令他骄傲和自豪的身份,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在村里,说到余文军,大家的一致评价是:“特别靠谱,有事找他准没错。”
高岭乡有一个小女孩,她尚未出生时,爸爸就溺水身亡,妈妈生下她后就再嫁他乡。女孩的童年里只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的叔叔陪伴着她长大。当余文军给小女孩红包的时候,告诉她这是给她的压岁钱,从未有过收到过红包的她一脸懵,却又不由得让人心酸。余文军俯下身子,嘱咐她好好读书,听爷爷奶奶的话,他会经常过来给她红包,女孩高兴极了。
慈善与公益事业是高尚的事业、人道的事业。余文军“戎”光焕发,不断续写军人不朽荣光。因为村情熟、威望高、经验足,余文军竭尽所能地为村民做好服务: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家庭灌溉农田、抢收抢种,慰问帮助失去劳动能力的大病户及五保户,为大病患者组织募捐……
“做人靠谱,做事踏实,不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余文军说。也正是凭着这种踏实肯干、为人热诚的性格,余文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与自己同道而行,不论是在个人创业路上,还是在公益路上,他都收获了很多乐业奉献、热心公益的挚友、知己,他们都是善行的“使者”。
微光成炬
一个公益人士是流萤微光,万千星辉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万丈光芒。
高岭乡有个家庭,本来幸福美满,两个儿子都相继长大,但就在大儿子唐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正在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突然身患怪病导致身体萎缩,一米七的小伙子身高降到了一米五,最后直接瘫痪不能走路了。父亲带着他奔赴很多城市四处求医,但都查不出病因导致收效甚微,期间十二岁的小儿子唐某在学校又摔断了手臂住院,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彻底打乱,孩子的父亲在双重打击下急火攻心突患脑出血骤然离世,这个家庭自此就彻底陷入了困境,瘦弱的妈妈为同时照顾两个儿子疲于奔波。那是一段异常煎熬的日子,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道那时候她有多绝望、多艰难。后来在政府、社会各界、亲人朋友的帮助下,大儿子唐某的病终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查出了病因并进行多次手术,病情已渐渐好转,现在已经可以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看着这个家庭正在慢慢走上正轨,余文军很开心。这个家庭几乎要崩塌的当口,余文军都在倾力进行重点帮扶。
公益之余,余文军勇挑重担立新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流担当。前几年,村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村民捐款捐工修路,余文军第一个响应,带头捐款并在村里募集资金一万余元用于村组道路的提升。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揪紧了大家的心,在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余文军和妻子放弃与家人春节欢聚的时间,每天清晨出门、深夜回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卡口值守做好群众劝导工作,冒着风险为缺少生活物资的群众送货上门,成为疫情防控战线上亮眼的“夫妻档”。
一日为兵,终身为兵。在余文军心里,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兵”,在回乡参加工作和创业的这些年,他每年都积极参加基层的民兵训练,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高岭乡基干民兵应急排排长。为了成为一名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基干民兵,余文军一直努力提高自我。他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自觉。在业务上,他不断提高军事技能,认真磨炼良好的体力、耐力和意志,真正做到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以赤诚之心为地方建设发展作贡献。
“永远是个兵”是每个退役军人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仰。余文军将信仰之光融进了血脉,融入了生活,照亮了身边的人。(司舜 王付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