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桐城市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整合全市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资源,聚焦重点、找准定位,团结带领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在宜居桐城建设中青力青为、青力有为。
统筹重点群体,凝聚志愿力量。统筹整合全市志愿力量,建立协同联动、互通共融、全域覆盖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工作“有人干”。全面发动青年干部。充分依托“青年先锋营”“青年讲师团”“青声讲解团”等平台,通过系统化培育与实践锻炼,引导青年干部彰显担当。组建20支青年突击队,分片包干老旧小区改造、河道清理等任务,带动居民参与环境共治。结合“青年讲师团”特色,将人居环境整治、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宣讲,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格局,为宜居桐城注入青春活力。着力动员返乡大学生。深化与桐城籍在外学子的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近500名学子来桐开展以走访调研、健康宣教、公益托管等为主线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选树优秀典型。评选6名“文都家乡推荐官”、10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通过宣传榜样的精神力量,激发更多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广泛组织在桐志愿者。按照“网上招募一批、活动吸引一批、志愿带动一批”思路,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辐射带动全市社会服务组织,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9383人,累计志愿时数达18573小时。发布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地图,涵盖以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扶危助困、文化宣传等四个方面25个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文都大地蔚然成风。
突出重点区域,明确工作重心。围绕市委规划重点和群众感受深切的区域,有重心、分层次明确志愿服务主战场,找准志愿服务工作“在哪干”。助力护好“一山一水”。在老城区,重点围绕龙眠山、龙眠河,常态化开展“净山护河 青春桐行”系列公益活动,通过护林、净滩等方式,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好桐城的山水灵韵和文脉依托。近年来,组织开展投子山、西山沿途和龙眠河流域相关志愿活动30余次、参与青少年1000余人次。助力做美“城边路边”。在城市周边,重点围绕进出城主次干道、市委市政府旅游规划路线等,组织青年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围绕城郊区域,多次组织在桐城市汪洋村、官桥村等城郊区域开展志愿清洁活动;围绕文旅路线主道、历史街区道路、滨水生态廊道等,组织青年志愿者清理沿线垃圾、整治破败景观等,让城市的边界和交通沿线更加整洁、美观,提升城市美誉度。助力扮靓“村容村貌”。制定2025年度主题团日计划,每月组织各镇团委书记集中观摩人居环境整治点,激发青年干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镇村团组织,组织青年清理村庄道路、河道、沟渠两侧垃圾,整治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结合“植树节”等时段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种花等绿化美化活动,增加村庄绿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景观。组织青年干部进村入户,向农村居民开展帮助清洁、文明宣讲等,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养成文明卫生生活习惯。
做实重点活动,提升服务质效。立足自身职能,创新思维、沉下身子,扎实开展覆盖面广、群众可感、能见实效的各类活动,明确志愿服务工作“怎么干”。扎实开展清洁活动。制定《关于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助力桐城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通知》,向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发布“以青春为笔 绘就人居新图景”等倡议书,在河湖沿线、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和寒暑假期、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广泛组织开展环境清洁志愿活动,有效助力城乡环境优化,2024年,全市各级青年开展环境清洁活动350余次,参与青年4000余人次。有序开展劝导活动。科学调配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江淮工业学校红与蓝志愿服务队、海峡高级技工学校匠心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定时定人定岗定责,在主干道路口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发放《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倡议书》,宣传交通法规、“一盔一带”等内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000余小时,参与志愿者达600余人次。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页、现场走访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在青年中形成重环保、护生态共识。招募墙体彩绘志愿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家风家训等为主题,在城市内的街道墙体、路边箱体、小区公共区域等彩绘公益广告。组织开展“守护美丽河湖——龙眠河净滩行动”“团聚青力量 共植青年林”“保护环境 健康生活”等主题活动20余场。依托各级少工委,面向少先队员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宣传,“以小带大”推动构建家庭文明环保新风尚。(孙志龙 吴紫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