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公安局三山经开区分局峨桥派出所民警辅警既当“调解员”,又当“管事员”,找到“矛盾钥匙”,打开“心结锁”,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将“矛盾结”变成“和谐扣”,为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生活增光添彩。
释法说理,让矛盾纠纷从“有结”变“有解”。“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点琐事争吵不值得,你们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吗……”2月28日,峨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月富通过多方工作,化解了一起宅基地历史积怨,使两家邻里冰释前嫌,最终握手言和。
“你今天必须把话给我说清楚了!” 2月27日凌晨1时许,峨桥派出所接村民俞某报警称,其宅基地被人占了。民警到达现场后,只见现场一片混乱,周围亲友们纷纷上前劝阻,却无济于事。民警立即上前将双方劝离至安全区域,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民警后经了解发现,俞某的宅基地权属纠纷问题涉及家族三代六户,时间跨度长达40年。为彻底化解两家矛盾,防止后续再产生纠纷,民警汪月富第二天一大早深入村部,调取1982年土地确权档案,查历史凭证;邀请村内有威望的老人还原当年分配场景;绘亲情图谱,梳理六户间的叔侄姻亲关系,并对双方的宅基地进行重新丈量,栽好界石并参照最新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划定补偿标准。
根据相关信息,民警会同村组干部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耐心讲解法律法规,从同宗共祖、一脉相承、邻里情谊、乡村风俗等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多轮艰苦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同意今后不再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并对民警宣传政策及法律知识、耐心开展思想教育的认真态度赞不绝口。“你们讲法讲理还讲情,调解结果我们很满意,非常感谢!”双方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就这样,积怨之久的宅基地纠纷在24小时内顺利化解,两家对民警的耐心调解竖起大拇指。
靶向“诊疗”,让数十年“死结”终化解。“这次真的要谢谢派出所汪月富警官,把自规部门和律师都请来了,解开了我们之间多年的疙瘩。”近日,峨桥镇某村老X组与洪X组在村委会签订调解协议书,两组长达数十年之久的鱼塘权属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2月26日,峨桥镇洪X组数十名村民前往该鱼塘强行捕捞水产资源,与老X组村民产生纠纷,现场剑拔弩张。原来,事件起因是老X组与洪X组围绕村内40余亩鱼塘的权属问题争执不休。该鱼塘作为两村民组百余户村民的共有资产,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权属不明、土地确权资料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等问题,村里多次调解未果。今年鱼塘被老X组村民承包经营,矛盾再度激化。得知这一情况后,民警汪月富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
为解决该鱼塘的权属问题,民警主动牵头对接司法所成立协调工作组,翻查30余年的土地台账,多次到繁昌区调取档案,并走访村内古稀老人还原历史原貌。在掌握关键信息后,协调双方推选代表进行调解。
“远亲不如近邻,你们要多包容、多理解,和气才能生财嘛……”3月1日,经过5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劝说,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起跨越数十年的“死结”终化解。
“矛盾纠纷长期存在必定影响邻里关系和社会和谐,有时候只是因为一点小事,群众内心的心结打不开才产生了矛盾,帮助群众打开心结,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也是工作职责之一,每成功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每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们就觉得身上的警服格外亮眼。”社区民警汪月富说。
“有矛盾,找警察!”。芜湖三山公安将持续紧盯“群众满意”“社会稳定”工作目标,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充分倾听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合理诉求,靶向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用心用情化心结、解民忧,警民齐心共建和谐社会。(王世木)(审稿 程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