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朝山村,曾因黄金开采留下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如今却以层林尽染的“矿山公园”、金黄璀璨的“水杉大道”和农旅融合的“田园乐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打卡。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这个昔日的“采矿伤疤”蜕变为长三角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画卷。
矿山重生:生态修复唤醒“沉睡资源”
朝山村废弃矿山曾是粗放式开采的“生态伤疤”,山体裸露、矿坑遍布。2015年,当地创新“政府+企业+村集体”协同治理模式,投入资金对矿区实施覆土植绿、边坡治理等工程,种植香樟、桂花等景观树3000余棵,并配套建设观景台、科普长廊。2019年,这片焕然新生的土地获评“全国绿色矿山”。“以前这里是尘土飞扬的矿区,现在成了天然氧吧。”村民王先生感慨。
水系治理:垃圾河岸变身“网红水岸”
村东头的顺安河曾因垃圾堆积、污水横流被村民避之不及。2021年至2023年间,朝山村启动“水系连通”工程,清淤疏浚河道、修建生态护坡,并在沿岸打造4公里水杉景观步道。3000余株水杉随四季变换色彩,夜间搭配流光溢彩的灯带,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取景地。河岸墙壁上绘制的矿山历史与乡村振兴故事,更吸引游客争相打卡。
“以前掩着鼻子绕道走,现在吃完晚饭就来散步。”村民王大姐笑着说。据统计,阮家河水杉大道年均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周边农家乐收入提升30%,生态治理让“痛点”变“亮点”。
农旅融合:撂荒耕地结出“致富果”
在村西头,190亩低洼田曾因技术条件落后不畅常年荒废。2022年,村集体引入企业打造草莓、莲子采摘园,配套农耕体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游客可亲手采摘草莓,参与莲子剥壳、生姜腌制等农事活动,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溢价超50%。“周末游客挤满田埂,日均接待超300%人。”项目负责人介绍,园区已30余名村民提供岗位,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
此外,200亩莲藕基地与30亩生姜园通过“采摘+加工+电商”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2023年,朝山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5万元,生态与产业的双向赋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从“生态赤字”到“绿色财富”,朝山村以“矿山修复+农旅融合+文化赋能”的创新实践,书写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动答卷。朝山村的蜕变印证:守住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如今,这片土地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春山居图”,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朝山样本”。(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章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