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 2025年合肥市中小学智慧课堂成果展示展示暨教学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在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探索数智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路径,展示智慧教育成果,助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智慧课堂教学实效。
活动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承办,合肥市梅明松教育名师工作室、合肥市束夏梅教育名师工作室协办。合肥市各县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教学骨干300多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聚焦技术赋能与人文浸润的平衡发展,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研讨与前沿讲座,为智慧教育实践提供了示范样本。
技术为翼:智慧课堂激活语文教学新样态
活动展示了两节课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合肥实验学校胡冬萍老师执教《惠崇春江晚景》,通过AI助力文生视频、数智人对话等技术,将古诗意象可视化,激发学生审美想象。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束夏梅执教《海上日出》,通过预习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学情难点,针对性设计教学,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痛点;借助AI技术,解码写作密码;使用VR虚拟眼镜构建“海上日出”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观察中掌握写作方法。
两节课例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实现“数据驱动+沉浸体验”的双向融合,生动诠释了技术如何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实现“精准教、个性学”。
人文为核:技术应用需回归教育本质
课例点评环节,包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梅明松先阐释了智慧课堂技术应用的四大类型,即知识导出性应用、情境创设的具身型应用、基于人机互动的互动性应用,以及基于大数据诊断的评价性应用。他充分肯定了两节展示课在运用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上的实践成果,同时着重强调,智慧课堂技术的应用必须始终以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导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辩证思考、灵活运用,以此实现最佳教学成效。
科大讯飞高级应用教研员王翾老师开展了《基于智慧课堂的语文教学与数字化应用融合实践》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大教学板块的应用实践,结合生动详实的案例,为老师们清晰展现数智技术的多元应用场景,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
合肥市教科院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刘学山在研讨中阐述了智慧课堂深度应用的重要意义与实践方向。他强调,智慧课堂的深度应用不仅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路径。他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智慧课堂的价值,深入挖掘其功能优势,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让智慧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此次学习,与会老师认识到智慧课堂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要精准把握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技术赋能。未来教学中,需要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实践,努力打造更具活力与实效的语文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创新:构建合肥智慧教育新生态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坚守“技术服务于人”的理念,引导教师在把握数字脉搏的同时,深耕语文教学的人文沃土,让智慧课堂真正成为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育人载体。(文/周妍 图/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