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合肥经开区“新”潮涌动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5-04-22 17:48:51 责编: 小当

AI在3分钟内完成新能源汽车自检、派河物流园一季度业务量刷新历史纪录、区内企业航空动力电池技术再迎新突破、全球知名超市安徽首店开业……这个春天,合肥经开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亮点频现,处处“新”潮涌动,彰显出向新向前的蓬勃力量。 

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近日,合肥经开区企业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高功率航空动力电池循环性能最新测试成果,在国际头部eVTOL飞行器企业要求的飞行工况下,该公司的400wh/kg级METARY® P型锂金属电池产品的循环寿命已经超过1280次,电池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9%。

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其他产业中的创新亮点,同样引人关注。

4月初,位于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的蔚来F2工厂内,3分钟即实现新能源汽车车门、空悬、座椅、空调、灯光等1000多项功能全面检测的“天探”新车AI全身自检系统经试点后,在该工厂中全面应用。该系统为蔚来汽车自研,能够直接调用车辆底层指令,实现对车辆功能的全面、精准检测,在智能化和效率上实现了汽车质量检测的新突破,检测效率比人工提升10余倍。

由联想集团上海研究院与合肥联宝科技研发生产的六足机器人IS,按批次完成调试,正逐步交付给客户。这款机器人可在产线运输零部件,可在图书馆搬运书籍等。

联宝科技工作人员在调试六足机器人IS

更多的创新成果还有:落户于合肥智能科技园的合肥哈工艾斯德康智能有限公司自研的脑电图机ASD-EW8,获批安徽省首张脑电采集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合肥均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安徽省首条先进工艺碳化硅车规功率模块产线正式下线;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出首台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原型机,可实现超声检查全流程的机器人化……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先进制造业,取得亮眼成绩。2024年,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3700亿元,增长11.3%,百亿以上企业增至17家,“四上”企业营收近80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七、长三角第四,继续领跑全省。

钧联电子碳化硅功率模块产品车间

今年一季度,该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位居合肥市第一。

当前,合肥经开区正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器、放大器,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创新最重要的催化剂、加速器。      

区域引力持续增强

如果说,过去30多年合肥经开区以工业起步,逐步发展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那么,往后看,产业与科创融合下的国际化新城区的塑造,成为该区改革与发展的又一重点。

4月15日,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安徽首店在合肥经开区正式开业。其“极速达”模式已覆盖合肥市区,年内计划覆盖省内部分主要城市,让安徽消费者近距离享受到便捷服务。

山姆会员商店安徽首店4月15日正式开业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为企业和人才服务的优质配套,也在加紧建设打造中。

目前,该区联动服务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基地的国际社区项目即将开工,规划建设高端住宅、国际商务酒店、多元化商业街区,并配建托育中心、居民邻里中心等公共设施。

在2025年工作规划中,合肥经开区明确提出,加强重点片区城市空间功能设计,合理规划就业密度、居住密度,打造优质均衡的学校、医疗、商业、公园配套,推出一批颜值更赞、配套更优的科创园区和改善性住房。提速提质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服务业创新集聚区,加强楼宇、街区等载体更新升级。

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还积极推动消费场景创新,丰富消费业态,消费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围绕产业人才“医食住学”服务需求,该区集中资源提升区内国际化生活服务承载力。如:构建安医大二附院国际医疗部,建成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规划建设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银泰in park、欧洲风情街、V-park商业街区等一批“人、产、城”的三向融合项目陆续落地。

区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成就,更宝贵的是未来潜力。

今年一季度,合肥经开区完成新签约重点项目53个,同比增长20.5%,总协议投资额160余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合肥市前列。1~3月,该区招商引资项目新转化“四上”企业数居合肥市首位,在建省外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7倍。

同比增幅明显的招商成绩,彰显了区域不断增强的吸引力。

构建开放桥头堡

今年1月15日上午,“航通01”汽车滚装船缓缓驶离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码头,标志着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从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起运直达上海海通码头,全程590km,航行时间约50小时,单船一次可搭载330车,运输能力是公路平板拖车的41倍。

作为合肥水铁联运的桥头堡,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今年一季度港口水运、铁路笼车运输等指标刷新历史记录,实现2025年“开门红”。

1~3月,该园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同比增长185%;铁路笼车发运商品车4.1万辆,是去年同期的14倍;铁海联运吞吐量2.7万标箱,业务体量与去年相当;今年新开通的商品车水运滚装船,发运商品车0.2万台。

4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

作为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的核心区域,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空港B保等区域和平台,不断探索创新监管及服务措施,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便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实现一线进出口额3.24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出口额0.94亿元,同比增幅达227.2%。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合肥经开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21.7、10个百分点,总额占全省、合肥市比重分别为18.3%、42%。

目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正加紧建设,为尽早启用争取时间。7条国际货运航线已常态化运营,日、韩、美航线保障集成电路设备及原材料“点到点”进口;已建成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类、药品5个进境指定口岸,该区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2024年,该区完成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单量113.3万单、在线清关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36.4%。

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合肥经开区正着力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新城区。(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李长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