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巨头”与长丰共赴“千亿之约”——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商晓波
来源: 2025-05-07 09:41:59 责编: 陈亮

2025年春日的合肥北城,阳光穿透鸿路钢构智能化车间的玻璃,映照在身穿蓝色工服的商晓波脸上。他望着机械臂精准焊接H型钢的场景,忽然想起2002年那一年——28岁的他签约长丰(双凤)经开区,创建了鸿路第一块钢结构生产基地。“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今日的鸿路钢构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上市企业,更成为长丰县“工业立县”战略中的耀眼坐标。

20世纪之交的长丰,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在农业困境中挣扎。2001年“工业立县”战略横空出世,与次年北上创业的浙商商晓波碰撞出历史火花。“当时全国基建浪潮涌动,合肥坐拥长三角枢纽优势。”这位嵊州商人精准捕捉到钢结构产业的黄金窗口期。2002年8月,商晓波站在长丰(双凤)经开区的一片荒坡上,签下人生最大赌注:投资上亿元建设鸿路钢构首个生产基地。

2007年,商晓波斥巨资建起了当时的安徽钢结构第一高楼——鸿路大厦。他的商业智慧,让这座标志性的建筑成为最好的企业名片。2011年深交所的上市钟声,不仅让鸿路钢构跃升行业龙头,更激活了长丰的工业基因。就在这一年,长丰提出了“打造千亿大双凤 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而商晓波浇筑的钢构帝国,为这片热土撑起了一片苍穹。

商晓波的成功,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双凤的产业生态。2005年,合肥伊利落户;2021年,华恒生物登陆科创板、“智慧供热第一股”瑞纳智能上市;2024年,唯迈医疗、辰显光电、金唯生物项目接连签约……如今的长丰(双凤)经开区,已培育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4家,2024年跻身“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5位。

2021年,长丰县“一区六园”改革如同按下产业航母的启动键。长丰(双凤)经开区作为领头雁,以国家级开发区标准重构空间棋局——既做产业“聚合器”更当创新“反应堆”。鸿路钢构的钢铁版图随之裂变:下塘工业园的智造基地拔节生长,七座工厂构成100余万平方米的制造矩阵。这片“钢铁森林”后却藏着暖心的细节,“长丰的干部是懂企业的。”让商晓波印象深刻的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长丰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百名干部驻百企解难题”到“金牌店小二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变身服务者”的诚意。

当比亚迪合肥基地的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座超级工厂的“骨架”正是出自长丰本土企业——鸿路钢构之手。从传统钢结构到新能源汽车厂房定制专家,商晓波带领鸿路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产业协同转型,与长丰县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战略同频共振。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5.39亿元,支付的各项税费12.18亿元。这不仅是鸿路2023年的成绩单,更是解码长丰奇迹的密钥。2016年摘掉贫困县帽子冲刺全国百强,2024年以千亿GDP撞线——在这场县域经济的“撑杆跳”中,当年埋下的钢结构种子,如今已长成支撑千亿 GDP 的钢铁脊梁。更意味深长的是,商晓波家族集体落户的抉择——当新移民把“他乡作故乡”,昭示着这片土地已形成强大价值引力场。

“鸿路是长丰的鸿路,希望长丰县越来越好。”商晓波的话语里,藏着企业与城市共生长的朴素情感。商晓波的创业故事,正是“千亿长丰”从“农业穷县”到“工业强县”的生动注脚。(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郑茹/文 任逸玮/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