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的一天夜里,长江的夜色被炮火撕裂。子弹呼啸,木船摇晃,我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天堑。一船人,最后只剩下一半……”5月7日上午,在天长市冶山镇福胜村,97岁的王增海向围坐在身旁的志愿者讲述自身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
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授课者是亲历解放战争的老兵,听课者是新时代的志愿者。老人身上的旧军装格外引人注目——那是3年前天长退役军人事务局统一配发的“爱心送进光荣门礼包”之一,如今虽已褪色,却被他视若珍宝。
王增海1929年出生,如今和老伴独居乡间,女儿远嫁后,镇村干部和志愿者成了老两口的“编外亲人”。修电灯、换煤气、买生活用品……只要一个电话,穿着红马甲的“孩子们”随叫随到。志愿者崇玉飞和同伴们有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让这些曾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晚年过得舒心些。
“老百姓给我们送布鞋、运粮草,没有人民支持,哪来的胜利?”回忆往事,老人眼眶湿润。他忽然挺直佝偻的背,用沙哑的嗓音背诵起“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字字铿锵。
临近中午,志愿者端来可口的饺子,香气弥漫整个院落。
“这饺子,让我想起渡江后老乡送的热饭。”老人品尝着志愿者带来的午餐,眼中充满了幸福。
在“映山红・守护老兵”项目的关爱下,天长市像王增海这样的近40名功勋老战士晚年生活有了温暖保障。
临别时,老人执意起身,颤巍巍举起右手敬了个军礼。阳光下,那抹军黄色与志愿红交相辉映,那段用生命书写的红色记忆,正在年轻的志愿者心中生根发芽。(史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