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临泉新闻
烙饼、炒菜、种庄稼……临泉县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来源:赵怀勇 2025-05-12 16:38:21 责编:施露 许雅婷 张文洲


846b3a765b0c05cc6ba892dfd94e75e

烙饼、炒菜、种庄稼、体验茶艺、参观鮦阳古郡文史馆……这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农耕研学项目。近年来,临泉县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政工作,在鮦城镇建设鮦阳蒲公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农耕研学基地,3大时空、6大板块、9个主题的农耕研学项目“火”了广大青少年的心,10000多人次亲身体验让思政课“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走进鮦阳蒲公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整整齐齐、方块状的菜园,番茄、黄瓜、豌豆、豆角等数十个品种的蔬菜长势喜人,数不清的蜜蜂、蝴蝶在其间飞舞,格外喜人。

“这些蔬菜都是前来体验的学生种的,种好后由基地学校各个班级负责日常管理。”基地负责人王俊侠介绍说,“现在的孩子缺少农耕生活体验,在基地可以通过劳动增强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的认识,促使他们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与蔬菜种植区相邻的是中药材种植区,一个个蒲公英绒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阵阵轻风吹过,一把把小伞随风而起,飘向四方。薄荷、金银花等中药材长势正旺,成为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小课堂。

在传统耕作区,前来研学的同学们拉起耙来争先恐后,不一会儿便是满身大汗。虽然有点累,但大家看到原本坑洼的土地变得更平整、更适宜播种,知道了种地的不易,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除了诸多户外项目,室内的烘焙、编织室、拓印室、扎染室、匠心工坊等更是让大家应接不暇。

非遗扎染室里,同学们详细了解扎染知识、工艺流程、所用原材料,亲手用纱、线、绳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用传统染料染制成不同图案。

在拓印室,孩子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掌握拓印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一步一步认真拓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人物图像。当看到自己亲手做出的产品,孩子们的笑声响成一片。

木工坊里,孩子们拿起墨斗打直了墨线,用锯子沿线把木板锯开,然后用刨子刨平,用角尺量好距离,用凿子凿成大小不等的小孔,随后拼接成像模像样的各种生活器具。虽然学着有点吃力,但看到自己努力换来的成果,一张张小脸都笑开了花儿。

茶艺室里,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在音乐的轻柔里,赏具、温壶、洗茶、冲泡、品茶,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传统文化在茶香里浸润着幼小的心灵,伴随着他们成长。

剪纸、编织、烙画、手工制作、匠心工坊、传统射箭等项目同样让孩子们喜不自禁、留恋忘返。

“这些传统文化需要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们知晓,懂得前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科技进步。”王俊侠说,“这些工坊就是通过让孩子们动手,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换个方式接触、了解、传承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也许将来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ca29c72f5f44a3bbabf366bd172e894

起到积极作用的远不止这些。在磨坊区,一排石磨一字排开,辅导老师放上小麦、玉米等,同学们分组推起了磨。随着石磨的慢慢转动,小麦、玉米就变成粉状落了下来。深感好奇的同学们欢呼起来:“原来面粉是这样来的呀!”随后,大家动手,把磨好的面粉过萝筛选,得到了更为精细的面粉。中午,大家要用这些面粉亲自做饭吃。

科技馆区更是热闹非凡。无人机室里,数十台无人机一字排开,在辅导老师的讲解、示范下,同学们一一上前体验。从开始时的手忙脚乱,到熟练后的平稳操作,大家玩得格外开心。在现代农业馆区,大家真实体验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装备和未来的方向,对未来农业充满信心。

探索完现在与未来,大家走进农耕馆参观。映入眼帘的是犁、耙、耧、叉子、木锨、镰刀等传统农具,还有坛子、罐子、蒌子、簸箕、油灯等众多生活用品,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在漫长的岁月里,就是它们伴随着祖祖辈辈的身影,筑就了中华文明的根基。”王俊侠说,“如今,它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牢记过去才是最好的传承,才能更好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aa6c02afb4dbcb9137221a690da8a11

不知不觉已到吃饭时间。在大锅灶区,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演示下,分组进行涮锅、烧柴、和面、做饭。锅里放着黝黑的石头,待石头发烫,擀好的面皮贴在石头上,一会儿便飘出烙馍的香味。翻过来再烙,待两面焦黄,就可以食用了。而负责炒菜的同学,则把新手采摘的蔬菜洗净、切碎,放入锅中炒制。通过一番努力,香喷喷的饭菜就上了桌。虽然有的馍烙得有点糊了,但大家吃得格外香。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做家务。这里可以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做饭,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回去后也能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王俊侠说。

为保障各项目的安全运行,该基地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和保障队伍,聘请经验丰富的运营专家全过程指导,常态化进行实战演练,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由主教、助教、教官、地勤巡视组成的“1+1+1+N”保障队伍,添置了安全、舒适的研学设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了解自然、掌握知识、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生命教育馆、科创实验馆、现代种植大棚等项目,着力打造鮦阳文化研学路线,不断丰富思政课内容,让孩子们在研中学、学中研,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王俊侠说。(赵怀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