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芒种时节,金黄的麦子成熟了。去年此时,萧县长山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哀乐低回,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孙士书烈士举行迁葬仪式。说起烈士遗骸能够顺利迁葬至长山烈士陵园的过程,足以称得上是一场光荣的接力。
孙士书烈士的女儿孙玉梅已82岁高龄,是祖国西部边陲小城的一名退休教师。20世纪60年代,为了支援边疆建设离开故土于千里之外,但她心中无时无刻都在惦念着家乡。2024年年初,孙玉梅的学生们在探望她时,听她两次提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学生便有心地追问了一句:“老师,您是有什么事情要处理吗?”孙玉梅老师便颤颤巍巍地从卧室内拿出一张珍藏的《证明》复印件,激动地讲起了父亲的光荣事迹和自己的忧虑。在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孙士书名义上是一名村长,实际上是八路军的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孙士书牺牲后便安葬在田间,如今几十年过去,孙玉梅说:“将父亲墓地迁葬到烈士陵园是余生最大的心愿。”自此,一场光荣的接力开始了……
孙玉梅的学生们迅速集结起来出谋划策,为帮助老师完成心愿建群落实具体计划安排。第一棒发力起跑了。
由于《证明》上的信息很少,加之因历史原因及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村落名称登记有误。学生只得抽丝剥茧,确立大方向从大单位安徽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打起。着手小支线从老师的远房亲戚处打听烈士爷爷的墓地具体坐落的村落位置。第一通电话很幸运地遇到了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褒扬股王培培。她耐心地听完,连忙热心地要求添加微信传送《证明》。随后,她查询档案,又逐页翻阅了厚达几百页的《萧县英烈传》,精准确认了孙士书烈士的具体信息及应由酒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维护、保障迁葬事宜。她将此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孙玉梅的学生。第二棒顺利交接。
学生成功联系上酒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武玉威。武玉威根据相关政策和条例,清晰告知迁葬所要准备的手续和材料,并进一步明确烈士迁葬地为萧县长山烈士陵园。第三棒顺畅传递。
在电话联系萧县长山烈士陵园主任陈桂芝时,听筒中传来她热情洋溢的声音,她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不厌其烦地对接迁葬的各个细节,甚至细心到带着孙玉梅的学生测量墓穴的尺寸及查看墓盒的样式。她还为烈士遗属提出很多有效又适合当地习俗的办法。由于烈士墓地坐落在村民的田间,为了不给村民造成经济损失,陈桂芝建议遗属等麦收后迁葬。此方案得到遗属的极大认可。这坚实的第四棒,陈桂芝给烈士遗属送来足够多的温暖。
不仅如此,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耿广峰了解到孙玉梅年迈回乡为烈士父亲迁葬烈士陵园的事情后,在百忙之中,于2024年6月5日参加了孙士书烈士的迁葬仪式,并陪同烈士遗属参观了萧县烈士纪念馆。当烈士遗属看到陵园内松柏常青,环境整洁肃穆,想到以前是一人扫墓,现在是成千上万人祭奠,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第五棒由耿广峰稳稳地传递给遗属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荣誉。
经过五棒的交接、五棒的传递让孙士书烈士被铭记,让孙士书烈士墓得到了最好的照顾。(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