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这片充满红色革命基因的土地上,一段跨越时空的传承故事正在被深深挖掘与讲述。近日,新华社、北京市广播电视台的采访团队走进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莹村,将镜头聚焦于烈士沈忠明的儿子沈树敏,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采访拍摄之旅,让往昔的红色记忆与今朝的崭新变迁交相辉映。
采访伊始,工作人员便一头扎进了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室,仔细查阅着沈忠明烈士的档案资料。泛黄的纸页间,记录着沈忠明生前的英勇事迹,那一行行字迹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档案显示,沈忠明在战争岁月里,多次冲锋陷阵,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勇无畏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也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荣耀。
带着对烈士的崇敬与对历史的追寻,采访团队驱车前往黄莹村。刚踏入村子,那熟悉的乡间气息便扑面而来,但在岁月的洗礼下,村子早已旧貌换新颜。走在村里,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绿化,都彰显着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可谁能想到,过去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在黄莹村,采访团队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沈忠明的故事。他们回忆起沈忠明生前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模样,在村里总是乐于助人,是大家眼中的好榜样。大家纷纷感慨,沈忠明为了国家大义,舍小家为大家,是全村人的骄傲,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在这里努力奋进。
随后,采访团队实地查看了沈忠明生前生活的地方。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那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依然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在这里,沈树敏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深情地向大家讲述着父亲的故事。他说,小时候,他常常听长辈们提起父亲的英勇事迹,虽然他从未见过父亲,但父亲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在他心中,成为了他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
而最让采访团队动容的,是沈树敏谈及村子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泥泞小路到宽阔水泥道,从破旧房屋到现代化居所,从落后贫困到富裕小康,黄莹村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沈树敏感慨地说:“父亲要是看到咱们村现在这么好的光景,一定会很欣慰。这都是党和政策好,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让我觉得父亲的牺牲特别值得,他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回报。”
采访过程中,新华社、北京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们用镜头和笔记,详细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每一个珍贵的细节。他们表示,沈忠明烈士的故事以及沈树敏一家的经历,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次采访拍摄,他们希望能将这份红色传承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能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此次采访拍摄对于淮北市烈士褒扬工作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契机。它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烈士遗属的生活,也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了烈士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让红色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同时也为淮北市的红色文化宣传和烈士褒扬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烈士的故事被铭记,让更多的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不朽之光。(李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