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老年学校的活动室里,每周二上午都能听到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鼓点声。是由南七街道辖区居民自发组建的“欢乐腰鼓队”,队员们平均年龄65岁,却精神矍铄、活力四射。他们用手中的鼓槌敲出了晚年生活的精彩乐章,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深刻内涵。
腰鼓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手脚协调、节奏精准。为了练好动作,许多队员在家对着视频反复练习,甚至自发组织加练。“一开始连鼓槌都拿不稳,现在能打完整套曲目了!”68岁的张阿姨笑着回忆道。“年纪大了,学东西慢,但老师耐心,同学们互相鼓励,越学越有劲儿!”如今,这支队伍已能熟练表演《丰收锣鼓》《喜迎春》等多支曲目,成为街道文化活动的“明星团队”。
“欢乐腰鼓队”除了日常锻炼之外,更主动走进社区、敬老院和公益舞台,用鼓声传递快乐。今年五一,他们在南七街道举办的文艺汇演中惊艳亮相,红绸飞舞、鼓声震天,赢得满堂喝彩。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上岗’!”队员王阿姨打趣道。队伍中有退休教师、工人、医生,如今他们有了新身份——文化志愿者。南七街道老年学校工作人员表示:“腰鼓队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成为社区文化传播的‘轻骑兵’,同时也发挥老年群体老有所为的作用。”
对队员们来说,腰鼓带来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身心的愉悦。55岁的赵阿姨自从去年退休后变得不喜欢出门,经家人劝说,加入腰鼓队后,她又变得开朗健谈:“现在每天盼着排练,浑身都有劲儿!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买菜,还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让我的退休生活又丰富起来了。”
“欢乐腰鼓队”是蜀山区老年教育成果的生动缩影。在这里,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旁观者”,而是文化的“传承者”、幸福的“创造者”。他们用鼓点证明:年龄只是数字,生命的精彩永远没有终点。接下来,南七街道老年学校将继续以“老有所学”增智慧、“老有所为”显价值、“老有所乐”润心田,助力更多老年人活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从容与自信。(徐学玲 葛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