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以网格化治理为支点,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多元共治的“三重奏”,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精准穿入网格化管理的“一根针”,构建起“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治理新体系。
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组织重塑。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全乡划分为44个微网格,设置3名网格长、44名网格员。形成党建引领、政村协同与多元参与,构建起精细化、高效化的“1+2+N”的治理体系。这种空间重构不仅缩小了治理半径,更让治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在各村网格,网格员通过常态化巡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展现了网格化治理的响应速度。乡党委书记甘定为表示:“我们通过党建网格的‘神经末梢’感知群众需求,用组织体系的‘毛细血管’输送治理服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的云端跃迁。在数字化浪潮中,利用微信实现“智慧网格”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整合了综治、民政、社保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了“一网统管、多网融合”。为推动网格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推行“码”上报、“解纷码”、e治理平台,改变了传统的问题反馈模式,以“智”促“治”实现组织优势和数字优势的深度耦合。群众通过微信扫码即可进入问题反馈的界面,乡村两级结合网格管理“十管十不管”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在后台反馈处置情况,形成了“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高效闭环。通过数字平台和工作机制的协同运作,实现问题“随手拍”、诉求“一键达”,让问题解决不出村、矛盾化解不出村,真正发挥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和社会治理“坚固堡垒”作用。
多元共治:治理共同体的有机生长。创新建立“网格议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由网格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议事会。全乡培育的4支志愿服务队、3个乡贤调解室,让基层治理从政府“独角戏”转变为群众“大合唱”。文化滋养为治理创新注入持久动力。推行多元联动调解,构建矛盾纠纷化解“闭环链”,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信访、民政等部门力量,依托网格化管理基础,以“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为原点,向辖区3个村流动扩展,让调解工作从室内转向室外流动起来、机动起来,推进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培育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建立社会治理“人才资源库”,摸排辖区内乡贤、五老等人员,打造“党员群众议事亭”“村民议事点”等群众说事议事场所。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起。
祁红乡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群众参与为根基的治理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治理保障。(汪苏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