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力,倾力书写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的崭新篇章。
巩固“基础领域”,打造文明实践“聚集地”。只有建好文明实践的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保定街道坚持以服务居民群众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有效融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资源,形成固定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推进场所、标识、布局、制度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扩展口袋公园、同心书吧等阵地资源,打造出主题新颖、各具特色、信息互通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画出服务群众最大“同心圆”。各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结合本村(社区)特色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文明实践文艺文化、理论宣讲、科普普及、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保定街道已建成文明实践所 1 个、文明实践站 8 个、文明实践点 8 个、文明实践广场 2 处,并培育出五星级实践站 1 个、四星级 1 个、三星级 2 个,实实在在打通了连接群众的“最后一米”。
图为义诊活动
丰富服务内容,共绘文明实践“幸福图”。只有贴近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才能让文明实践工作“活”起来。保定街道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将文明实践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真心、暖心”的便民服务。如:保定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社区书记项目聚焦“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需求,开设“益家学堂”,通过多元课程与多方参与,构建了社区学习与文化生活的新场景。同时,各村(社区)针对 “一老一小” 重点群体,坚持 “按需定制、群众认可” 服务原则,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帮办代办、防范诈骗、走访帮扶、临时救助等关爱服务活动,把温暖传到居民心坎上。此外,各村(社区)以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围绕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居民健康、环境卫生等工作,组织开展“翰墨送福”“粽香传情”“中秋邻里节”“元宵吃汤圆”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
图为“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移风易俗戏曲。
深化移风易俗,描绘文明实践“新画卷”。“婚事新办,节俭消费,减排场不减人情,真正为人情债‘减负’了。”在渡口村,为儿子举办婚礼的张叔说,“现在比的是谁家办得更文明、更节俭,这样挺好。”
近年来,保定街道各村(社区)在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旧俗陋习,通过“一约四会”“红黑榜”等方式规范村民行为,有效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人人参与,满城春风。各村(社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不断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另外,保定街道积极探索传统戏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将惠民政策、优秀家风等编进戏曲、搬上舞台,促使文明实践工作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精准服务,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下一步,保定街道将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持续完善阵地功能,创新拓展实践形式,将文明新风吹进居民心坎,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力,奏响新时代文明最强音。(王文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