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漳河波光粼粼,杨村段围埂上却遍布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塑料袋、泡沫箱、废弃渔网等垃圾堆积成带,与清澈河水形成刺眼对比。为维护漳河围埂人居环境,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杨村村委会建立“每日巡查——问题反馈——清理整改”的闭环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做到对漳河围埂周边白色垃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清理。
图为志愿者清理漳河围埂垃圾
精准摸排,建立巡查机制。杨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每日对辖区3公里的漳河围埂进行一次全覆盖巡查,重点关注围埂两侧建筑垃圾、泡沫箱、蛇皮袋等。同时,打造“村干部+党员+小扫员”的整治队伍,建立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小扫员三级巡查机制,保障巡查范围全覆盖无死角,巡查频次适中有效。同时,对漳河两岸涉及水产养殖的点位进行重点巡查,对养殖户乱丢白色垃圾的行为进行及时劝导,实现“不让乱扔”到“我不乱扔”的转变。
全民参与,构建共治格局。漳河围埂两侧洁净的环境不仅能给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能提升整体村貌,可以说漳河是全体村民的共有财产,维护漳河围埂两侧环境是全体村民共同的责任。通过开展整治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整治漳河白色垃圾,起到“治标”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村民环保自觉,形成“党员包段、群众认领”的管护机制。只有让全体村民都认识到漳河是大自然给予村里的宝贵财富,是每一位村民的共有财产,才能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从源头上杜绝白色垃圾乱丢的现象,达到“治本”的效果。
图为志愿者队伍整治结束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整治,杨村段的漳河围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对人居环境的美化意识和参与度明显提升,下一步,杨村村委会将继续锚定绿色发展坐标,以“严紧实”的攻坚姿态,着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宜居新杨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陈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