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五河县
五河县:退役军人“六尺巷”里解民忧
来源:蒋军 2025-07-11 11:11:12 责编:余宏博 胡明兵 喻寒松


图片1.png

蒋光言现场处理土地纠纷

“咱们村的矛盾纠纷,还得找蒋主任,他既懂政策又讲情理。”在安徽省五河县东刘集镇蒋集村,村民蒋某提起调解主任蒋光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前不久,他与邻居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正是蒋光言的耐心调解,让两家重归于好。

57岁的蒋光言是蒋集村党总支副书记、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也是一名退役老兵。14年来,他扎根基层,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50余起,成为村民心中最信赖的“解忧能手”。他巧妙融合“六尺巷”传统文化与现代调解方法,探索出“快、敢、稳、细”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老兵新传:从“门外汉”到调解专家

2011年,蒋光言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接手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当时村民都不把我当回事,觉得我解决不了问题。”回忆起最初的情景,蒋光言记忆犹新。

面对这块“烫手的山芋”,蒋光言凭着一股军人的韧劲,连续调解10多次,最终妥善解决了纠纷。“调解就像打仗,要讲究战略战术。”他总结道。正是通过一连串成功的调解,蒋光言逐渐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威信,“有矛盾找蒋光言”成了村民的共识。 

为了提升调解能力,蒋光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虚心向老调解员请教,总结出调解工作“五步走”:树形象、立口碑;重引导、控情绪;融感情、化隔阂;求大同、存小异;及时签订调解协议。这套方法如今已成为东刘集镇调解工作的“金钥匙”。

“六尺巷”智慧:让调解更有温度

“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什么不能好好说?”这是蒋光言调解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善于运用“六尺巷”典故,引导村民互谅互让。 

2025年春节,蒋集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蒋光言接到电话,二话不说赶到现场。“远亲不如近邻,宅基地怎么就不能互相让个步?”在他的耐心劝导下,双方很快认识到错误,握手言和。

“蒋主任调解有绝招,他总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清最深刻的道理。”村民蒋某说。蒋光言调解时常常从村民共同的生活经历入手,用乡音俚语拉近距离,用村规民约化解矛盾,让调解充满人情味。

“快敢稳细”:化解矛盾有一套

“调解要快,慢了矛盾会升级;要敢,不敢就解决不了问题;要稳,稳住局面才能谈得下去;要细,细节决定成败。”蒋光言这样解释他的“快敢稳细”工作法。

蒋集村几十户村民因原窑场土地复垦发生纠纷,一些人扬言要向上级反映问题。危急时刻,蒋光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制止了冲突。随后,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三天下来脚磨破了,嗓子哑了,最终促成各方签订调解协议。

“蒋主任调解时特别善于观察当事人的情绪变化,能及时调整策略。”村党总支书记说。蒋光言往往能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摸清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找到调解的突破口。 

薪火相传:让调解精神永续

14年来,蒋光言骑坏了三辆电动车,用坏了四个手提包,调解记录写满了十几本笔记本。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处理村民的矛盾纠纷。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将始终秉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蒋光言说。如今,他正将自己的调解经验传授给年轻村干部,希望让这份为民解忧的初心代代相传。 

在蒋光言等调解员的努力下,2025年以来东刘集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7%,“解忧集”调解品牌越擦越亮。这位善用“六尺巷”智慧的调解能手,正用军人的担当和农民的朴实,守护着乡村的和谐与安宁。(蒋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