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翰林行知学堂:指尖上的中国建筑——在孩童巧手中传承建筑智慧与工匠精神
来源: 2025-07-23 09:24:14 责编: 王霞

从古诗词的雄奇想象到粉墙黛瓦的古韵、现代钢铁森林的交响,中国建筑是立体的史书。为了让文化基因扎根童心,合肥经开区锦绣中心方兴社区翰林行知学堂开设“指尖上的中国”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彩泥捏塑触摸建筑智慧,在创作中体悟工匠精神。

堂课串联古今:建筑里的中国智慧

课程以“你知道哪些中国著名建筑?”开场,孩子们踊跃回答。主讲“小先生”赵立娜带领孩子们展开“建筑之旅”:从徽派马头墙的防火功能,到北方四合院的保暖布局;从黄土高原窑洞的冬暖夏凉,到福建土楼的坚固环形设计,各地民居智慧跃然眼前。故宫的金顶红墙、瑞兽等级、庞大布局,平遥城墙、岳阳楼、天一阁、白马寺等建筑,在图文故事中展现其作为文化容器和历史见证的意义。现代建筑如鸟巢、哈尔滨大剧院的创新设计,则揭示了中国建筑从传统榫卯到现代钢结构的持续创新步伐。

指尖生花:彩泥里的匠心传承

“用彩泥捏出自己心中的中国建筑!”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创造性地调配彩泥颜色(如青砖、土楼墙),解决材料限制,重现古代工匠的巧思。面对飞檐翘角、门廊结构等技术挑战,“小先生”们俯身指导细节。孩子们专注于捏制环形窗户、对称门墩、小石狮子,反复修改力求完美。一个男孩耐心制作“东方明珠”的彩泥条,一个女孩用牙签细致刻画窗棂纹路。孩子们专注修改的神情,映照出千年来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就蕴藏在这份坚持中。

稚手呈珍:童创里的文化自信

课程尾声,孩子们展示作品:素雅的“国风小院”、彩泥条模拟的“微缩东方明珠”、布局清晰可辨的“四合院”等。这些虽显稚拙的作品,却凝聚着专注与热爱。这场“指尖上的建筑课”未必培养出“小工匠”,却在反复揉捏修改中悄然埋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在讲述作品故事时,让建筑承载的文化记忆扎根心田。如同历史上凝聚无数人智慧的建筑,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触摸并传承这份千年力量。(刘灿 孙文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