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广德市
红色讲堂映初心:广德九旬老兵解吾喜的七十年守望
来源:李宝成 2025-07-29 17:27:18 责编:余宏博 王逸群 许梦源

0001120dd76f4d748c28b747971ac2b1.jpg

在安徽广德的青山绿水间,92岁的老战士解吾喜精神矍铄,他洪亮的军歌声常常回荡在乡村田野。这位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参加国庆阅兵的老战士,用一生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成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典范。

铁翼之下的忠诚守望。1951年4月,19岁的解吾喜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被分配至空军某部队,担负保卫北京南苑机场的重任。南苑机场作为新中国空军的摇篮,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重要的战略枢纽。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冬,他和战友们身着单薄军装,在停机坪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钢枪上的冰碴子冻得手指发麻,却始终保持着“使不完的劲头”。

“我们脚下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阵地,头顶是祖国的领空!”指导员的这句话,让解吾喜刻骨铭心。机场内数十个岗哨,每组由中苏军人各1人执勤,任何异常响动都逃不过他如鹰隼般的眼睛。一次深夜巡逻,他敏锐察觉草丛中异响,果断鸣枪示警,最终查获一名试图潜入的可疑人员。这股“倔劲”让他在1952年、195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也让战友们由衷敬佩。

天安门城楼见证的荣光。1952年、1954年、1955年,解吾喜作为空军代表三次参加国庆阅兵。“那时候飞机不多,我们师选了最好的几架战机参加空中受阅,我的任务是守护天安门广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老人眼中泛起光芒。

作为警卫战士,他目睹了国产战机第一次飞越天安门的壮丽时刻。1954年国庆,当新中国自主生产的歼-5战斗机编队呼啸而过时,他和战友们热泪盈眶——这正是他们用青春守护的成果。“每次看到战鹰翱翔,就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他说。

余热生辉映初心。2023年9月19日,在广德市预定新兵役前训练基地,解吾喜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军功章,向即将入伍的青年们讲述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当年我们用落后装备对抗敌军王牌,靠的就是‘空中拼刺刀’的血性!”他特别提道,“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4师警一连的兵,1951年响应号召参军入伍,接受党和部队教育……”

微信图片_2025-07-24_084210_690.jpg

这样的红色教育,解吾喜每年要参加好多次,从不推辞。解吾喜说,功劳属于党,属于人民,有生之年要把红色故事处处传扬。

跨越七十年的红色回响。解吾喜珍藏着两本泛黄的立功证书,那是他青春岁月的见证。近年来,安徽电视台、湖州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让他成为“网络红人”,但他最在意的,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但不能忘记‘钢少气多’的先辈。”他经常这样叮嘱前来采访的记者。

微信图片_2025-07-24_084205_241.jpg

如今,解吾喜仍坚持每天清晨在院子里“走正步”,时不时跟身边人讲述红色故事。他常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随时能扛起钢枪。”在这个和平年代,这位老战士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永远是那些默默守护岁月静好的人。

从南苑机场的寒风到广德乡村的暖阳,解吾喜的故事是一曲跨越时空的忠诚赞歌。当他再次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那穿透岁月的嘹亮歌声,依然在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敢奔赴新的战场!(李宝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