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祁红乡:从“独角戏”到“交响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 2025-08-01 15:42:35 责编: 王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的“神经末梢”。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立足基层治理实际,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

统筹资源整合,构建基层治理“新枢纽”。锚定“五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机制、有保障),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整合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力量,打造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行“一窗受理、协同办理”模式,实现群众诉求统一登记、分类流转、联动处置;配套建设人民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形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集约化格局,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创新工作机制,筑牢矛盾化解“防火墙”。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123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信访法治化、矛盾纠纷化解程序化、综治中心建设规范化“三化融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通过看乡村动态、看重点人群、看线上舆情、看重点场所、看民生热点“五看”排查机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立体化排查网络同时,推行“网格化+”多元模式,科学划分3个大网格、44个小网格,配备3名网格长、44名网格员。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5起,化解率100%,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形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全力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畅通交流渠道,绘好协商议事“同心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搭建“连心桥”调解室、基层协商议事室为平台,形成“提事、议事、理事、决事、监事、评事”的民主“六步法”机制,做到自治有效、德治灵活、法治严肃。紧紧围绕治理和服务两条主线,由各村包片领导、包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等组建社情民意倾听队,进村入户听民意民情,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执行意识,提升执行能力。同时以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及时搜集反馈群众需求,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进一步推动全乡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

深化协同联动,凝聚共治共享“向心力”。为了规范和促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制定《全面推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分类包保责任制实施方案》,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精准分流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梳理3个村的矛盾纠纷,实行专人全程督办,构建“发现—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让为民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确保隐患处置到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

下一步,祁红乡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科技赋能,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为建设平安和谐祁红注入更强动能。(汪苏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