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当涂县
三代“兵支书”——把“军功章”镌刻在乡村大地上
来源:黄欣欣 2025-08-02 17:24:03 责编:余宏博 胡明兵 纵强

盛夏,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的蟹苗池波光粼粼,黄池镇劳动村的大棚里绿意盎然,大陇镇麻村的直播间热闹非凡。三个不同的场景,串联起三代“兵支书”的身影:上世纪90年代闯出蟹苗养殖路的乌溪镇七房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尚,“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黄池镇劳动村党总支书记武骏,以及“助农带货书记”、大陇镇麻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姚其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使命——扎根基层,带领乡亲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勇闯蟹苗“无人区”

“部队的锤炼让我学会迎难而上。”这是年过八旬的刘文尚常说的话。上世纪90年代,七房村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微薄。刘文尚带头走进泥泞滩涂,自己掏了3万多元投入了4亩田,尝试培育大眼蟹幼体,一举成功,成为蟹苗养殖“第一人”。后来,他将蟹苗培育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

这个当年的“冒险之举”,如今已经发展成七房村的支柱产业。蟹苗培育面积达到2300亩,95%的可养面积从事蟹苗培育,95%的村民从事蟹苗养殖,95%的农业收入来源蟹苗销售。“当年只是想着让大家吃饱饭,现在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我觉得值了。”刘文尚说。

现如今,七房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村”。

冲在农业电商“前沿阵地”

“农业是我们退役军人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武骏站在黄池镇蔬菜大棚里,一手拿着手机与外地客商沟通订单,一手查看黄瓜长势。武骏曾经是一名武警,之后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机会,回乡创业,创办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把零散农户“拧成一股绳”。目前,合作社已有425户社员,社员横跨7个乡镇12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4000亩,社员户均增收1.6万元。

成为村里的负责人后,他又创办了“云上劳动”电商平台,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农产品年线上交易额超30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通过合作社和电商平台,直接带动12名退役军人就业,间接辐射4000余户农户增收。“我最大的满足就是看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武骏说。

打赢农产品出村“攻坚战”

“3、2、1,上链接!”在麻村的直播间里,“90后”兵支书姚其飞对着镜头吆喝,一筐新鲜菱角举到屏幕前,评论区不断刷出下单提示。2014年退伍返乡后,他创办家庭农场,探索菱角套养黑鱼、甲鱼的生态模式。2017年,他放弃个人产业,选择担任村干部,问及原因,他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

麻村是典型的鱼米之村,村里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却因缺乏销路价格偏低,有过直播创业经验的姚其飞主动提出,让农产品“上网吆喝”。2024年,村集体抖音账号开通,从最初在线只有十几人,到日均观看量超过35万人次,帮助村民拓宽销路。“刚开始直播的时候,屏幕前只有寥寥十几个人,我差点打退堂鼓,但军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让我咬牙坚持下来。现在,直播成了咱农产品的新销路。”姚其飞说。

近年来,当涂县积极探索“兵支书”培养新路径,严格把好“兵支书”录用“关口”,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村级党组织活力。截至目前,全县148个村(社区)党组织中,39名退役军人担任党组织书记,29名退役军人担任副书记,147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兵支书”占比达46%。这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兵支书”队伍,正以铁肩担责、实干领航,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黄欣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