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退役军人姚华亮,1961年入伍,1975年退役,部队服役期间,曾2次受到毛主席接见。退役后创办民间党史史料以及国防教育展览馆,进军营、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宣讲党的光辉奋斗史4000余次,受众人数达12万人次。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最美志愿者”“安徽省优秀退役军人”“安徽省最美拥军人物”“安徽省优秀军转干部”“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倾心党史教育,创办红色展馆
姚华亮年轻的时候曾在西北兵工厂工作,1975年退伍后,想着为党为国防事业再做点事,深知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怀揣着这个念头,倾注半生心血收集各类记录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党史资料。
展馆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他亲自撰写宣讲稿50余万字,担当义务讲解员,这么一干就是十多年。展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者8万余人次。
在休宁县东临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姚华亮无偿提供资料,于2021年6月30日在该镇汊口村打造了姚华亮红色工作室,内有展板200多块、图片5000余张、实物10余类200多件,上万篇各类时事和史料。经常会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痴心红色教育,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办馆就是让更多人接受爱党爱国教育,学会感恩。”他还说:“开办红色展馆,是我终其一生的使命,参观者的满意,就是我的动力,我要一直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开馆至今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5万人次,目前,该馆已成为每年退役军人退役返乡的第一课堂、学校和部队开展国防教育的基地和干部群众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姚华亮常说,红色精神的传承是代代相继的使命。为了让珍贵的精神遗产得以更好地展现和传承,把红色教育“种”进广大官兵和青少年心中,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传播红色文化和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事业之中。
他主动联系学校和部队,先后为40多所学校和部队宣讲,近3万名师生、官兵接受红色教育。有一次,正值寒冬,他高烧不退,虚弱地躺在床上。突然接到学校邀请去宣讲红色爱国教育,那一刻,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注入,立马来了精神。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撰写宣讲稿,写了一稿又一稿直到满意为止。在学校激情宣讲的他,全然不顾正发着高烧,宣讲结束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医院看病。
他那经常站在讲台上宣讲90分钟以上,挺拔的站姿和铿锵的语言,给广大官兵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每年红色宣讲达15次之多,受众更是超过3000人。
关爱军人军属,温暖永不止步
每年七一期间,他都会邀请老兵党员一起唱红歌,用嘹亮的歌声向党致敬,共同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加灿烂辉煌。
“八一”前夕,他都会组织部分抗美援朝老兵和在乡老复员军人在家里“团圆”,重温军人誓词,畅谈感想感悟,分享红色故事和发挥余热作贡献。近两年中秋节,他都要带上西瓜、月饼到附近部队慰问。春节期间,他都会带上春联和慰问品到老兵家“走亲串友”送祝福。他在走访中还十分关注20多名老兵们的健康,挤出时间带上慰问品登门看望,他还积极争取和呼吁更多的单位、爱心企业、社会力量加入,让老兵们感受到社会的尊崇。
他还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要求,常态化坚持拥军活动,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给战士们上国防教育课,空余时间他会安排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庭,与官兵一起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
在每年征兵季,他都会动员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给立功军人家庭送光荣花和慰问品。10年来,先后10余次深入部队传授国防知识,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庭和退役军人100余次,动员200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其中有50多名应征青年光荣入伍,得到部队和地方的高度评价。
传播红色文化,红色血脉代代传
如今,姚华亮红色工作室已小有名气,经常会有驻军部队和单位组织参观,每每谈起为官兵、群众和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他有股使不完的劲和充满着那份爱党爱国情怀。
据了解,近两年,他先后深入部队和10个街道、21个村社区和115个村民组开展红色教育,受众人数约1万余人。姚华亮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品质。
现如今,85岁高龄的他时刻不忘初心,依旧活跃在红色宣讲第一线。正如他所说:“退役不退岗,我会永远把党的知识传扬下去,把红色教育知识讲好,让更多人铭记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在姚华亮的影响下,当地涌现了一批退役军人深入部队、社区、乡村和学校等开展党史宣传、国防教育和新时代新思想宣讲活动,鼓励优秀青年积极参军报国。(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