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始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紧扣基层治理工作要求,不断优化拓展网格化治理服务,以基层队伍网格化为前提、管理运行网格化为核心、联动处置为手段,大力构建“党建+网格”新模式,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基层队伍网格化,用“小网格”凝聚“大共识”。积极按照优化网格设置相关工作要求,结合乡域实际对原有网格进行优化调整,推动网格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服务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构建“乡—村—组”三级管理体系,将全乡划分为3个大网格、44个小网格,设置3名网格长、44名网格员,实行定岗定责管理。全乡3个村已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由班子成员统筹落实,建成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帮扶需求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网格员和党员亮身份、树旗帜,带头走访入户,收集村民意见建议,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管理运行网格化,用“小堡垒”筑牢“大幸福”。持续改善网格治理模式,将网格运行模式改善为一般事项现场解决;重大事项,现场及时受理、村级研判解决;紧急事项,立即上报党支部和乡党委、协调联动处置,深入优化网格治理职能,优先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诉求解决)、政策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流动人口管理等职能,结合群众实际需求,适时增加网格议事、文化活动、“五大课堂(中心课堂、法治课堂、红色课堂、惠农政策课堂、农技课堂)”等功能,使得网格阵地服务功能最大、最优。机制优化运行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48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诉求30余件,为民办实事80余件,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联动处置网格化,用“小措施”撬动“大治理”。深入推动网格智能化,将智慧“e”治理平台与网格运行有机结合,实现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提升网格治理效能。截至目前通过智慧“e”治理平台上报调解矛盾纠纷48件。大力实施网格治理“触角前伸”“阵地迁移”,使网格阵地前移到村民家门口,切实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用好用活村民“积分制”管理模式,依托网格长组织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以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建言献策等村级事务30余场次,切实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形成“干部群众一同干,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基层治理新面貌。( 汪苏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