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广德市
“你守国、我守家” ——记广德军嫂巫俊瑛的家国情怀
来源:李宝成 2025-08-21 18:09:22 责编:余宏博 胡明兵 纵强

在安徽广德市誓节镇的街巷之间,人们时常会遇见一个身影——她步履匆忙,目光却如磐石般坚定。她是巫俊瑛,誓节镇为民服务中心主任、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而在这些身份之外,那个让她既骄傲又坚韧的称呼,是“军嫂”。  

十余年光阴流转,千里相思未曾隔断彼此的守望;半生风雨兼程,一副柔肩默默扛起家与国的重量。这位新时代的军嫂,用无悔的坚守筑成了军营后方最温暖的长城,在平凡的岁月中,一字一句写下“你守国、我守家”的深情的誓言。

一袭军绿入梦来 半生守望不负卿

巫俊瑛的军人情结,早在童年时便由父亲亲手播种。从小浸润在父亲讲述的军旅故事里,那抹象征忠诚与使命的橄榄绿,悄悄扎根在她心底,长成了执着的向往。虽然最终未能步入军营,但命运却以另一种方式回应了她的期待。2014年,在一次亲友聚会中,身着军装的年轻军官郑启龙闯入她的视线——彼时刚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毕业的他,眼神里的坚毅如礁石般沉稳,谈吐间的真诚似清泉般纯粹,一瞬间便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他身上的踏实与担当,就像我小时候听过的那些英雄。”回忆初识场景,巫俊瑛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温暖的光亮。在之后的相处中,训练间隙的平安短信、休假时的短暂陪伴、谈及守岛使命时眼中跃动的光芒,让她愈发坚定了心意。2015年,面对父母“海岛太远太苦”的唠叨、闺蜜“聚少离多太难熬”的劝说,她毅然牵起郑启龙的手步入婚姻殿堂,“嫁给军人,我从不后悔。”——这句话,她说得字字铿锵。

婚后不久,郑启龙调任西沙水警区,成为一名驻守海岛的军人。从此,“团聚”成了这对夫妻最奢侈的期盼。牵手散步、共进晚餐,夫妻间最寻常的相伴,于他们却如远岸的灯塔,可见而不可及。多少次,丈夫获批的休假因紧急任务中止,行李箱尚未打开便要再度道别;多少回,孩子深夜突发高烧,她独自抱着孩子奔往医院,急诊室的灯光映着她疲惫的脸庞,电话那头丈夫哽咽的“对不起”里,她始终笑着回应:“放心,有我呢。”

双肩撑起一片天 不让军营有牵挂

“军嫂好听不好当,但我的苦,不及守岛官兵的万分之一。”这句话,巫俊瑛常挂在嘴边,也刻在心里。她明白,丈夫与战友们在海岛要直面“三高”考验——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里,海潮阻隔时数月难见新鲜蔬菜;巡逻途中要顶台风、战巨浪,在寸草难生的礁盘上坚守哨位。比起他们,自己的辛劳又算得了什么?

身为妻子,她更懂“忠孝难两全”背后的分量。每逢过节,看着婆婆悄悄抹泪思念远方的儿子,她便拉着老人包饺子、话家常,把万千牵挂藏进热腾腾的饭菜里;老人生病时,她白天在医院陪护,晚上回家照顾孩子,还要处理单位紧急工作,但她从未在电话里向丈夫透露半分艰难。“你守好国家的岛,我守好咱们的家。”这是她对丈夫最郑重的承诺,更是用行动践行的誓言。

周末的誓节镇,巫俊瑛的身影总在奔波中:今天去看望老兵,帮着打扫屋子、购置药品;明天回老家陪伴父母,与他们唠唠家常;后天又到超市采购双方老人的生活用品,一一送到家中。“不能让他们觉得儿子不在身边就没人疼。”她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老人用药时间、孩子的日程、单位的工作安排,字里行间皆是对家庭的责任与温情。

岗位履职显担当 军嫂本色亦先锋

家庭之外,巫俊瑛在工作岗位上同样出彩。作为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她走遍了誓节镇每一个村落,对退役老兵、优抚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面对前来咨询政策的退役士兵,她总是耐心解读、细致指引;遇到群众求助,她第一时间协调资源、排忧解难。“我丈夫是军人,我更懂军属的不易,也更明白‘责任’二字的分量。”

在担任镇为民服务中心主任期间,她始终把群众心声放在心上,让政策温暖落地基层。“俊瑛好像永远精力充沛,家里事再多,工作从没耽误过。”同事们的评价,道出了她的敬业与担当。她把对军人的理解、对军属的共情,融入每一次服务、每一项工作,让基层岗位成为践行初心的舞台。

如今,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大儿子在作文里写:“我的爸爸是海岛英雄,我的妈妈是超人。”小女儿则会对着手机里爸爸的照片认真敬礼。夜深人静时,巫俊瑛也会翻看丈夫身着军装的照片,看着他胸前的军功章,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他守着国,我守着家,其实我们都在为同一个梦想努力。”

从少女时代的军旅梦,到为人妻母的无言坚守,巫俊瑛用十余载光阴诠释着“军嫂”二字的深刻内涵。在祖国万里海疆的无数角落,还有众多像她一样的军嫂。她们是军营的“后方灯塔”,为守岛卫士照亮归途;是军人心中的“温暖港湾”,用爱与奉献消解戍边的孤寂。每一枚闪亮的军功章背后,都凝聚着家的温暖与力量;每一卷宏大的家国叙事之中,都有她们以平凡之笔写下的不凡篇章。(李宝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