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广德市
广德祠山街道:暖心服务托举老兵荣光 红色传承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尹思雪 李宝成 2025-08-29 08:31:51 责编:余宏博 王逸群 许梦源

在广德市祠山街道,“尊崇军人”的暖流在街巷间流淌,“红色基因”的种子在童心中扎根。近年来,街道以扎实举措服务老兵、以创新活动传承红色血脉,让“拥军优属”有温度、“红色传承”有活力,在基层沃土上书写着“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篇章。

精准服务暖兵心:让军旅荣光在关怀中延续

“周书记,您去年说的‘老兵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记得’,我这心里一直热乎乎的!”在祠山街道的走访慰问现场,78岁的退役军人张大爷拉着广德市委书记周其红的手,眼眶湿润。这样的温暖场景,是街道多年来用心服务老兵的真实写照。

每年建军节来临之际,街道都会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组成慰问组,逐户走进老兵家中。从重点优抚对象到困难退役军人,从现役军人家属到老战士,慰问组不仅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更带着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听老战士回忆从军岁月里的烽火硝烟,听现役军人家属讲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骄傲,听退役军人分享转业后的生活点滴。“我们把每一户的身体状况、家庭困难都记在‘民情台账’上,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复杂问题就协调多部门合力办。” 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说。

在今年的“八一”座谈会上,24名退役军人代表围坐一堂,在“忆军营、话心声”中畅所欲言。退役军人李师傅谈起街道服务站帮他解决社保断缴问题时感慨:“工作人员跑了三趟档案馆,查了五份档案,一周就理顺了二十年的社保记录,比亲人还上心!”会上,大家围绕双拥工作提建议、话发展,“多组织老兵进校园讲革命故事”“增加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等建议被一一记录,成为街道优化服务的方向。

从常态化走访到“一站式”服务,从政策落实到困难帮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了老兵的“贴心管家”。他们对困难退役军人的专项慰问、服务站工作人员为老兵跑腿办手续的身影、座谈会上被认真采纳的每条建议,都让老兵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始终把我们放在心上。”

红色浸润育童心:让革命精神在传承中扎根

“这是红军叔叔的五角星帽徽,他们就是戴着这个打胜仗的!”在“小小少年心向党,红色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现场,10岁的小朋友举着亲手制作的红军人偶,兴奋地向社工老师分享。这场由街道社工站联合辖区心理茶馆、家和社工服务中心策划的活动,让20余名未成年人在欢乐中接受红色洗礼。

活动伊始,社工老师就用生动的故事打开了红色记忆的闸门: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点燃革命火种,到红军长征翻越雪山草地的艰难跋涉,再到新时代解放军战士戍边卫国、抢险救灾的感人事迹,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原来解放军叔叔为了保护我们,要吃这么多苦!”孩子们的眼神里,渐渐充满了崇敬。

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小手塑军魂”环节中,志愿者们早已备好红军木质人偶材料。在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拼接、组装,将对军人的敬仰倾注在每一个步骤里。当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军人”玩偶成型,孩子们捧着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我要把它放在书桌上,每天都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一位小朋友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活动最后,一场温馨的“心灵对话” 让红色精神直抵心灵。“我以后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勇敢!”“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保卫祖国!”孩子们踊跃分享感悟,社工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思考军人的坚韧意志与奉献精神。红色故事的熏陶、手工实践的体验、心灵深处的交流,让爱国爱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薪火相传续血脉:让红色基因在沃土上生长

在祠山街道,红色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融入基层治理的“精神密码”。近年来,街道通过“老兵讲红色故事、少年传红色精神”的双向互动,让红色血脉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延续。老兵们走进校园、社区宣讲30余场,用亲身经历诠释“初心使命”;孩子们把学到的红色故事讲给家人听,让红色家风悄然形成。

系列活动开展以来,街道已走访慰问老兵及军属 300 余户,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50 余场,覆盖未成年人 800 余人次。如今的祠山街道,双拥工作连续 3 年获评市级先进,征兵工作连续5年超额完成任务,“军人优先、老兵光荣” 的氛围已融入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老兵的今天,是军人的明天;孩子的信仰,是民族的未来。”街道党工委书记说。在祠山街道,服务老兵的脚步从未停歇,红色传承的创新永在路上。这里的实践证明:当基层用真心厚待老兵,用巧思传承基因,红色精神就会成为照亮前路的火炬,让“尊崇军人、赓续红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尹思雪 李宝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