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司法所:多方联动联调 维权省心暖心
来源: 2025-09-07 18:48:03 责编: 余红霞

“本以为要跑好多次、耗好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实在是想不到,真的太感谢你们帮我讨回了公道!”自农民工刘某手指头被机器轧伤接受治疗后,从申请调解到签订协议仅用了一周时间,从工伤认定到案结事了全程不到半年。这背后,是多元联动多方合力多点突破新机制新方法的“试验田”,也是司法为民利民惠民的真实写照。

手指受伤陷困境,人社定责“先手棋”

今年3月份,刘某在稻香村辖区某食品有限公司制作早点时,不慎右手食指被轧伤。经合肥三院诊断为“右手第3指近节指骨骨折”,后续治疗费、误工费及家庭开销让他一时焦虑不已。

好在人社部门响应快速,让他得到了些许安慰。4月份,蜀山区人社局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明确认定为工伤;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其为十级伤残,并享受停工留薪期3个月待遇。

可该公司并未为他缴纳工伤保险,本应按《工伤保险条例》赔付的费用却迟迟不到位。“我不懂法也耗不起,当时真不知道该咋办。”刘某一时懵圈犯难了。

三方联动破僵局,一周敲定协议书

8月29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刘某向稻香村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提交了调解申请。第一时间内,中心就启动了“人社+工会+司法”的联动联调机制。

人社部门调出工伤认定、伤残鉴定档案,明确公司未缴社保的责任,清算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等赔偿金额,第一时间锁定工伤认定和待遇标准,提供“法律尺码”。

工会组织化身“娘家人”上门与企业沟通,既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也诉说农民工的不易,从情理法层层剖析,建议该企业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角度出发,让其彻底打消“拖延”念头。

司法部门搭建面对面零距离沟通平台,以拉家常交流方式促进双方达成共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促成双方互谅互让实现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7天,双方就于9月4日自愿签下了一纸协议:刘某与该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于协议签订当天一次性支付刘某2.3万元(含停工留薪期待遇,治疗、护理、交通费等)。该公司协助刘某到社保机构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及住院伙食补助费(具体金额以社保核定为准)。

联动联调“加速度”,维权高效又暖心

类似刘某的事儿,既非偶然,也非个例。“人社+工会+司法”的联动联勤模式,既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实打实守护,也是部门联动“跑起来”、法治温度“升起来”驶入的“新赛道”“加速度”,更是成为稻香村街道化解劳动争议的“破局密码”。

“以前劳动者遇到工伤、欠薪等问题,需要往返仲裁机构、法院、司法等多个部门去维权,耗时又费力,群众负担重。现在工会、人社、司法、公安、社会事务、综合执法等部门在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站式’办公,调解员、法官、警官、律师、仲裁员组成服务团队,形成‘只进一家门、只用跑一次、纾解百家难’的调解格局,构建起‘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街道司法所负责人介绍说。  (稻香村司法所  李青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