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本+农险”联合调查是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保险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搭建的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9月18日至19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联合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组成调研小组,赴宿州市灵璧县、淮北市濉溪县开展“农本+农险”工作调研,了解工作推进情况,走访慰问农调户。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局长、二级巡视员马玉清率调研小组先后考察灵璧县黄湾镇国元农险黄湾营销服务部、濉溪县百善镇国元农险百善营销服务部,并在灵璧县发展改革委、淮北市发展改革委召开两场座谈会,详细了解“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的设立与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小组还走访慰问了灵璧县朝阳镇戚楼村农调户戚晓东、濉溪县百善镇张庄村农调户桑士远,并送上慰问金。
据灵璧县发展改革委价格股股长戚红光介绍,2024年6月19日,灵璧县首家“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在黄湾镇挂牌成立。该县综合考量农户生产规模、经营模式、地理位置等因素,精准遴选朝阳镇、杨疃镇、黄湾镇3个联合调查点,并确定9户代表性农调户,选定玉米作物为调查取样作物品种。
工作推进中,灵璧县发展改革委与国元农险灵璧支公司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常态化会商重要事项、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推进路径,将联合调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国元农险灵璧支公司负责人王中洲告诉记者,联合调查站建立后,开展了农调户培训,重点讲解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农调户认知度。培训后,在工作人员全程指导下,调查户认真填写《安徽省种植业农产品成本调查记账簿》,详细记录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械作业、人工等各类成本指标,形成规范的“一户一册”台账。
宿州市是安徽产粮大市、畜牧大市。该市四县一区共设立5家“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均有固定办公场所,墙上有联合调查标识牌和相关工作制度。
“全市共有15位联合调查工作人员、72户粮食调查户、3户肉牛养殖调查户。我们为各县(区)发展改革委及国元保险联合调查员近40人开展了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针对农产品成本调查基础业务知识、调查流程、农调户登记簿填写方法、农本软件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授。”宿州市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局长任静介绍。
“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的设立,旨在推动农产品成本调查和农业保险工作优势互补、数据共享。淮北市积极与国元保险淮北中心支公司等保险机构建立联系机制,创新联合调查工作模式,明确双方在调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流程。2024年5月13日,淮北市首个“农本+农险”联合调查站在濉溪县百善镇正式揭牌。
淮北市发展改革委价费科科长李燕告诉记者,该市主要开展小麦成本收益调查,在濉溪县多个乡镇选取了9户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作为调查样本,既有50亩以上的规模户,也有50亩以下的普通散户,让数据能够全面反映不同经营主体的小麦生产与成本投入情况;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确保第一手数据真实有效。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农产品成本调查与农业保险战略合作的部署要求,我省于2024年启动“农本+农险”联合调查工作。当年,省发展改革委成本局联合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人保财险安徽分公司,按照“一县三点九户”的布点要求,在全省15个市的57个(县、市、区)设立了57个联合调查站。
“新增联合调查员167名,主粮联合调查户513个,完成了57个粮食主产县的联合调查工作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主粮联合调查数据的及时上报。”马玉清介绍,我省还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成本联合调查,围绕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在皖北7个县组织开展肉牛成本联合调查工作。
马玉清表示,省市县发展改革委均与同级保险公司密切配合,合力推动“农本+农险”工作落地落实。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均开展了“农本+农险”工作培训,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围绕调查指标、软件应用等开展培训,市、县发展改革委采取“面对面”教方法、“手把手”传经验等方式,提升联合调查员和调查户的工作技能。
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农业保险部总经理宁虓介绍,联合调查员大多由农险公司协保员担任,年龄普遍较轻,整体素质较好,熟悉当地农业农村工作,与联合调查户联系紧密。
在宁虓看来,开展“农本+农险”联合调查试点,将农产品成本调查(农本)与农业保险(农险)承保理赔数据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精准定价,推动设计适配性更强的保险产品,助力农民抵御风险,都有着重要意义。
马玉清表示,“农本+农险”联合调查是保障农民利益,调动种粮积极性,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依托联合调查收集的基础数据,深入开展成本结构分析与风险评估,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