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安徽“非遗+科技”绽放国赛舞台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卓文亮 2025-09-20 22:36:14 责编:许雅婷 张军 张文洲

9160d68bbadca5d70b8e0225e78ff067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安徽成果展区。卓文亮 摄

精雕细琢的歙砚、香气扑鼻的挞粿、色彩艳丽的凤阳凤画、柔韧轻便的3D打印球鞋……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安徽省把传统非遗文化、现代智能技术带到展演交流活动中,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吹去了一股浓郁的“徽风”。9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的安徽成果展区,沉浸式感受安徽“硬核”科技和文化魅力。

721f0d07e7cacf62933d0cb21cca7eef

“中国徽菜大师”张光顺为参观者介绍绩溪美食。卓文亮 摄

绩溪徽厨赛“食”力

干香椿剁碎,用薄面皮包裹压扁,平底锅加油煎至金黄酥脆……上午10时,安徽成果展区前长队如龙,只为这一口新鲜出炉的绩溪挞粿。

“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一上午根本不得闲。”徽菜烹饪技艺安徽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徽菜大师”张光顺麻利地将一枚挞粿装进油纸包,递给等候已久的食客。“鲜香又美味,还想再来一个!”来自郑州的市民李先生迫不及待地品尝起美味,露出满足的笑容。

为了展示安徽技能实力和特色文化,此次大赛安徽省征集了8个项目参加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绩溪金徽厨”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动现场,参观者不仅能品尝到胡适一品锅、臭鳜鱼、腊味蒸笋等正宗徽味,还能将刀板香、土香肠、风干板鸡、保鲜野笋等绩溪菜带回家,复刻别样美味。

“这次活动的食材都是我们从绩溪当地采购,现场制作让大家免费品鉴,保证新鲜,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徽菜文化,同时展示‘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的丰硕成果。”张光顺说。

据悉,绩溪县被誉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全县17余万人口中,从事徽厨厨师及饮食服务行业人员1.5万余人,绩溪徽厨到县外开设徽菜馆660余家,遍布全国各地,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

绩溪徽菜之所以如此“出圈”,离不开“绩溪金徽厨”这张劳务品牌“金名片”。

“我们在有徽厨的徽菜馆挂‘绩溪金徽厨’标识,不断扩大徽菜、徽厨影响力。”作为“绩溪金徽厨”形象代言人的张光顺说,该县通过劳务品牌“3+2”发展元素,即“素质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经营诚信加强”+“全生态发展、全媒体传播”,推动劳务品牌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该品牌成功跻身全国“创新发展类劳务品牌”,在这张“金名片”的引领下,“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已成为当地群众就业“金名片”、乡村振兴“聚宝盆”。

e4ec20c361550d041b029f8c8eb78403

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宗意展示砚雕技艺。卓文亮 摄

皖工徽匠有“绝活”

“选砚讲究一看二叩三摸四掂,先看整体外表,再叩击砚石听音辨伤,三摸润不润,最后掂重量,同等大小的砚,越重质地越坚密。”在砚雕技艺展示区域,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叶宗意向参观者介绍着。在一旁的展示柜里,“踏秋”“青灯黄卷”“潜龙藏渊”等主题砚台在展柜灯光下泛着温润墨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歙砚因质地细腻、温润如玉、下墨发墨俱佳而闻名于世,曾被苏东坡赞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穀理,金声而玉德”,又被米芾称为“金星宋砚”。

“过去砚台只有使用功能,雕刻拓展了它的审美功能,使其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让一方砚台能够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叶宗意拿起雕有“赤壁赋”的砚台说。记者发现,在精工细作的技艺下,苏东坡携友在月下泛舟的意象跃然石上、栩栩如生。“像这样的一方砚石,从雕琢、打磨、铭文到拓片,整个过程需要一周左右,讲究因材施艺、天然造化,根据砚胚形状、质地优劣、纹理来设计不同的图案。”叶宗意说,这次共带来50方作品,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交流推广砚雕技艺和徽砚文化。

在另一边的凤画技艺展示区,县级非遗传承人马立敏正在创作一幅凤画作品,宣纸上红羽凤凰姿态优雅、栩栩如生。“凤画起源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马立敏对观众说,“你们看它的造型,是由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组成,寄托了当地百姓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这次她带来了镜子、钥匙扣、团扇、装饰画等各种凤画相关的衍生产品,希望将凤画技艺传扬出去,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徽墨、玉雕、芜湖铁画等非遗技艺展示区同样吸引人们驻足,匠人们以高超功力,生动展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界首市云城小学的学生孙艺轩参观后发出感叹:“我们的传统非遗文化太酷了!”

af505bcf50a2e9c8d9161f2f981d05ed

参观者对3D打印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卓文亮 摄

3D打印出“爆款”

在安徽成果展区,还有一处人气爆棚的区域——3D打印技术展区。

五颜六色的跑鞋、靠垫、枕头、包包一字排开。“这些都是3D打印出来的产品,像这双静音拖鞋是线上平台的畅销产品,每个月能卖五六千双。”安徽光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真说。

“我们公司位于芜湖市繁昌区,是一家3D打印高新技术企业。”张真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已跻身3D打印领域国际领先行列,“自研5000组+高性能材料,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同时自研超高速3D打印技术,比传统打印速度提升20-100倍。打印一双运动鞋只需两个小时,使得3D打印从模型制造发展到实现规模化量产”。

据介绍,公司与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产品大部分由学校师生设计开发。该校机械工程部主任陈冲锋也参与了这次项目展示,他拿起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象说:“这是我们学校以人字洞江南中华乳齿象化石为蓝本,打造出国内首款古生物弹性解压玩具,如今已成为芜湖市文创‘宠儿’,深受市民欢迎。”

目前,该公司产品涉及生活消费、文化创意、医疗康复,体育运动等近10个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年产能达200万件。

“3D打印的数字化设计是很多学校,尤其是机械机电类专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次全国技能大赛来了很多院校和专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有望进行进一步合作。”张真说,参与本次大赛展示活动,在碰撞与交流中有机会寻找更多新的可能。陈冲锋也认为此行意义非常:“很多人对于3D打印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FDM(三维打印机)上,而我们已经让它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