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一直以来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金寨县吴家店镇有这么一家企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借助“特色产业+小镇”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搭上快车道,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2012年,在上海务工的廖开原看见了一种红心猕猴桃,这使他心中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这个东西,我们家乡没有,只有外地有呢?经过在浙江绍兴上虞区对于产业的考察,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廖开原决心返回家乡,创建家乡当地的农业品牌。
恰巧同年,金寨县多项措施助力特色农业发展,通过对各区域不同的特色农业进行奖励,从政策上激励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金寨县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品牌创建的政策,让廖开原一行人搭上了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廖开原说道:“近两年,金寨县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政府帮我们做配套工程,促进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就这样,汤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
这几年,汤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专心种植猕猴桃,到结合当地水土和地理环境,开启农业转型,在猕猴桃树下套种黄精等贵重中药材。廖开原介绍,目前汤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10万元左右。
助力脱贫,让群众“摘”了穷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农业产业化企业紧跟助力脱贫政策,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乡村脱贫作出了贡献。
廖开原介绍道;“我们作为农业企业,目前已经流转了1000多亩农户的土地,每年除了给农户土地流转费以外,还鼓励农户来企业上班,这样相比于自己在家务农,可以让农户的收益得到提升。”
谈起汤生农业的扶贫故事,附近的村民也是滔滔不绝:“我们这里贫困户多,很多贫困户都在这里干活。有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不能外出务工,就在当地企业做农活,增加收益来补贴家用。”据负责人廖开原介绍,现已有十几户贫困户在种植基地的帮助下,现在每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
不只是摘帽,廖开原经常会带着企业中的农户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班,培养他们在农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围绕以人为本谋振兴,通过培养本土“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童瑞琪 陈木子 余仁洁/文 申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