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阜南农商银行特色产品“贷”旺芦蒿产业
来源: 李晓磊 赵金涛 李奥 2022-03-16 16:48:03 责编: 白云磊 曹荣 陆向平

“前两年,镇里鼓励种植芦蒿。我就返乡创业,在自家土地上种了5亩的芦蒿。别小看这芦蒿,一年可采摘二茬,一亩利润一万元,种植效益相当可以!” 3月2日,走进阜南县新村镇于洼村,于金堂正忙着为绿油油的芦蒿收割、分拣、打包。“不比外出务工挣得少,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今年在农商银行‘芦蒿贷’的支持下,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新建温室,争取产量和销量丰收!”于金堂乐呵呵地说,近几年,他起早贪黑,施肥浇水,自家的芦蒿品质好,卖价也高。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去年他拿着积攒的10万元收入,买了一辆小汽车,方便一家老小出行。

微信图片_20220316103525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眼下,正是阜南县新村镇万亩芦蒿生产基地的丰收季,到处是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包装车间,收获芦蒿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阜南县新村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芦蒿之乡”的美誉,打造以芦蒿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与此同时,阜南农商银行因地制宜,创新推出“芦蒿贷”,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从2019年开始,新村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居民共同种植芦蒿。为了助力本土产业兴旺,2020年8月,我行主动对接省农担公司,通过‘劝耕贷’的形式,为新村镇刘老村发放了全省第一笔200万元的新型村集体经济贷款。随后当年11月,又给予天棚村100万元贷款,贷款期限3年。”阜南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贷款扶持,新村镇多个村集体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带领村民走上了芦蒿种植致富路。

“随着新村镇的芦蒿种植产业日益壮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种植芦蒿,面临资金少、规模小、回报慢等经营难题。为了让芦蒿产业发展不差钱,我行创新推出了‘芦蒿贷’,重点扶持芦蒿相关的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该负责人表示,2021年6月,该行为新村镇芦蒿产业发展量身定制专属信贷产品——“芦蒿贷”,融合了多种贷款方式,服务芦蒿产业上下游农户、农企以及村集体组织。于金堂正是“芦蒿贷”的受益者。

“往年,我种了2亩白蒿,3亩青白蒿。白蒿虽口感不及青白蒿清脆、芳香,但可在10月、11月上市,弥补了秋冬季市场上芦蒿的空缺。今年再流转5亩土地,新建大棚和温室,正愁着资金不足呢,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来送贷款!”于金堂告诉记者,阜南农商银行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向其推荐了“芦蒿贷”,无需抵押和担保,就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

“如今贷款也真方便!手机点点,5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这个贷款,好使!”说起农商银行的“芦蒿贷”,新村村的芦蒿种植大户陶振超竖起了大拇指。去年8月,获得了50万元的信用贷款,直接将20亩土地扩大为30亩土地。“去年又投资了20万元用来流转土地、雇佣农户,今年头茬芦蒿的毛利润就有40万元,目前二茬芦蒿收割在即,还将会增加8万元的收益。”陶振超笑道,今年的市场行情较好,明年收益预计能再翻一番。

“去年10月,在农商银行200万元的‘芦蒿贷’的扶持下,我村不仅建设了标准化的温室大棚,还扩大了种植规模。去年年底,我村村集体增加了近30万元的收益。”新村镇新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杨陆说道,如今,新村村芦蒿种植规模已达320亩,当地政府还在全镇分别扶持建设了13个冷藏库,提供了专业化的分拣车间,进而实现芦蒿的错峰上市。

“为大力支持新村芦蒿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今年我行决定为新村镇单列‘芦蒿贷’的信贷计划1亿元。”该负责人表示,3月8日,阜南农商银行与新村镇签署《芦蒿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向新村芦蒿产业注入1亿元规模“真金白银”。如今,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新村镇芦蒿种植产业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新村镇的种植规模超2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优质大棚的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去年10月“新村芦蒿”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走上了央视,销往全国。(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李晓磊  通讯员  赵金涛  李奥

    相关新闻